看博

看博

偏提散文2025-11-17 15:47:09
不曾开博,却不知何时有了看博的习惯。闲来无事时,总喜欢打开电脑,到辽阔的博客世界里天南海北溜达一圈,从中得到审美享受。看博,主要是为了欣赏那些精彩的博文。特别是名家名博,各有千秋,风情万象,是最理想的
不曾开博,却不知何时有了看博的习惯。闲来无事时,总喜欢打开电脑,到辽阔的博客世界里天南海北溜达一圈,从中得到审美享受。
看博,主要是为了欣赏那些精彩的博文。特别是名家名博,各有千秋,风情万象,是最理想的观景台。这些年,《洪烛的BLOG》,我就百看不厌。洪烛是个旷世奇才。他不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且一路轻歌,浅吟低唱,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句。看洪烛博客,既可以随着他的身影神游天下,领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旖旎风光,又可以抢先品读《屈原》、《黛玉葬花》、《白蛇传》、《超人:仓央嘉措心史》等新鲜出炉的诗文佳作。《洪烛的BLOG》共收博文4600多篇,访问近2500万次,荣膺“2002-2012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看他的博客,无疑是在研读一本精品荟萃的大书,也是在欣赏一幅技法精湛的长卷。引用洪烛《桃花扇》中的诗句来形容他的博客,我觉得最合适不过:“你的扇子是风的骨头∕你的影子是水的骨头,至于你的名字∕是那一段历史的骨头”。
《古蓼耕夫——赵克明的BLOG》,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好地方。克明兄是我当年从教时的语文之友,安徽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2012中华语文网年度“最人物”。他的博客,人气指数高,风景这边独好,曾被中华语文网、教师博览官方网站、名师培养网等知名网站推荐为名博,还被推荐为新浪网教育名博,部分原创博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被《语文学习》等教育杂志刊载。看他的博客,不仅可以一睹克明兄为《中学生个性化作文引路》的飒爽英姿,聆听他富有滋性的《“语文养成教育”碎语》,而且,对我来说,还可以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怀想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重温三尺讲台上的青春时光,独得老当益壮、无愧人生的诸多感悟。
看博,也相当于串门访友。有许多新朋老友,即使平时疏于联系,但只要打开博客,他们创作的动态、生活的气息、情绪的宣泄、个性的张扬,可谓一览无余。这时候,心随之而动,情为之而发。当朋友新作隆重推出之际,及时送去掏自心窝的祝贺,送去带着体温的评点,谁能说不会喜出望外?当朋友心中块垒难消之际,突然有一双温暖的手,轻轻抚慰着他的忧伤他的痛,谁能说不会拨云见日?当朋友马蹄声声归之际,出乎意料地道破他的行踪,给他献上红彤彤的请柬、火辣辣的祝福,谁能说不会倍加震撼?看朋友的博客,从友谊的层面,架起的是桥梁,连接的是心灵;从写作乃至事业的层面,带来的则是相互激励和鞭策。
在看博访友的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和自己意外相逢。几年来,研读韩传喜、张绍民、黄圣凤、刘家宝、拾花女人、千叶芦花等作家、评论家的博文,发现了他们为我撰写的一篇篇文学评论;拜访湖南诗人李荣、河南作家王剑等人的博客,获悉了拙作入选《当代新现实主义诗歌年选?2011卷》、《新时文?文化卷》几种选本的消息……蛇年新春,访问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德俊的博客,第一时间核实了本人散文、诗歌集《梦中的家园》荣获六安市首届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奖文学艺术类三等奖的喜讯;学习安徽小小说领军人物雨瑞的博文《一封意外的邮件》,十分高兴地读到了与自己有关的文字:“六安在全省小小说领域也是人材辈出,如金从华、吴南江、文济齐、流冰、尹传俊、张烈鹏、戴晓东、褚进龙、丁迎新、刘文勇、熊延玲等,都是小小说界的知名人物。”在文朋诗友博客中,看别人眼中的自己,有利于自我总结、自我反思,这算得上看博的又一种收获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