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关

又到年关

释蹺散文2025-11-15 16:49:01
年关到了,朔风阵阵,又是腊肉飘香时。就是因为这飘逸着缕缕腊肉的香味,总在人的鼻息之间环绕着,也撩拨起了我的记忆。在我的老家,每到年关,家家都有置办过年货的习俗。这些年货,大多是老三样:做红豆腐、办猪儿
年关到了,朔风阵阵,又是腊肉飘香时。就是因为这飘逸着缕缕腊肉的香味,总在人的鼻息之间环绕着,也撩拨起了我的记忆。
在我的老家,每到年关,家家都有置办过年货的习俗。这些年货,大多是老三样:做红豆腐、办猪儿粑、熏腊肉。
孩童时代,每到年关,母亲天不亮就起床去挑水,然后就烧一大锅水。就去选黄豆,淘黄豆,水烧开后用热水泡黄豆,洗石磨。这些事情做完后,黄豆就差不多泡好了。母亲就把我们姊妹叫上,让我们推磨,母亲就在磨旁添磨加料。由于在农村,推磨这些事,我们在七八岁就会做了,自然不是难事。这一推,至少得推三五小时,人是够累的,但一想到要得到豆腐与红豆腐吃,心中虽有些不情愿,但是还是有一丝期望。黄豆在石磨里一圈一圈的旋转,流出了白白的豆浆。当白白的豆浆,经过酸汤的清点,变成白白的豆花时,母亲总会滛一些鲜嫩豆花来慰劳我们,那种吃自已亲自推的鲜嫩豆花的滋味至今回味。豆花经过压榨就成了白白净净的豆腐块。
母亲制作红豆腐时,先将榨干的豆腐块切成无数的小方块,用一个竹筐平铺一些整齐的稻草,然后以挨不着的间距把豆腐块放上,找一间温暖密闭的屋子放着,过不了几天,豆腐块的四周便会长一些小绒毛。这样豆腐块就会变软变鲜。这个过程叫发霉。因此,我们老家的人们又习惯叫红豆腐为霉豆腐。当豆腐块长满霉以后,将其取出在白酒中浸一下,再放入由红辣椒面、食盐、花椒面、八角粉(香料)等的混合体中滚一圈,然后放入坛内,密封好,几天后,芳香满屋的红豆腐就做成了。那时每天放学后,饿极了,就会乘上一碗冷饭,去打开坛子,捞一两块红豆腐,放一点米汤,津津有味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松软细腻,咸辣皆宜、味美醇厚、清香爽口,诱人至极,食欲大增。至今回想起,还余味悠长。
我的老家,一直都有到年关办猪儿粑的习俗。何谓猪儿粑,就是像大肥猪儿一样长条长条的糯米粑。每到年关,我家屋里舂米的碓总是咯隆吼、咯隆吼的响过不停。轮到办猪儿粑的那天,母亲很早就把糯米用热水泡着,泡米这关非常讲究,必须要掌握好,泡到可以舂的时候,母亲就召唤我们姊妹。糯米在碓里反复的舂,舂得差不多了,就用很细的筛子筛,筛出粗的放回碓里继续舂,如此反复,直到所有的米都变成米面。然后又将米面搓成如口杯大小,形状象猪儿一样的米粑,放进大锅里蒸熟后,就成猪儿粑了。猪儿粑蒸好冷却后,就把它放进一个很大的水缸里,用水泡着,水要两三天换一次,这样猪儿粑永远保持新鲜。猪儿粑很好吃的。要吃时或将其切成丝,或切成方块,与白菜一起煮,就成了菜粑。与糯米甜酒一起煮,就成了甜酒粑。其味之好吃,至今乃有余味。只是那咯隆吼、咯隆吼的舂碓声,时至今日还萦绕于耳。
年年岁岁的年关,母亲总是这样重复的劳作,没有丝毫的抱怨。做完这一切,又是到了杀年猪了。年关到后,我们那里几乎是家家都要杀年猪。杀年猪那一天的那顿庖汤肉,母亲弄得很好吃,是那时节我们最喜欢吃的了。那顿庖汤饭,也是一顿大家庭的团聚饭,差不多的亲房本家和邻居父母亲都要一一请到,等到齐一块儿吃。大人们则是大块大块的吃肉,大碗大碗的喝酒,偶尔也猜拳行令,输了的能喝酒的就喝酒,不能喝酒的就吃肉。小孩子也大块大块的吃肉,把满心的欢喜和满嘴的惬意都写在脸上。那种热热闹闹的气氛,连接着亲情,连接着邻里的情谊!
香喷喷的庖汤饭吃过之后,母亲开始忙着就是熏制腊肉,要趁刚杀的猪肉还未完全冷硬,得赶紧向肉里抹盐,然后把肉放进一个大桶里,等腌制几天,待盐全部进入肉里,捞起来凉干后,用柏树枝再熏过一天至两天,就成了腊肉了。腊肉存放时间比较长,一般可以放一个对年。农村一年四季都有腊肉吃的。有亲戚朋友来,取下一块,洗净后,放进锅里与蔬菜一起炒熟后就食用,一道肉糯根嫩,鲜香爽口,风味独特家常菜就成了。飘逸着缕缕腊肉的香味,惹人不得不一品为快。
那些年的生活是艰苦的,是清贫的,是朴素的,母亲总是把它弄得有滋有味。以至后来,这艰苦、这清贫成为我们战胜困难的法宝,也给我们留下许多难以忘却的记忆。近年来,我们姊妹的相继成家,离开母亲身边。母亲总是做好红豆腐、办好猪儿粑、熏好腊肉等着我们过年回去吃,看到我们快乐地吃她做的一切时,母亲总是很开心,很满足的样子。走时,还给我们各家装一点,总是叮嘱让我们带走。我们呢,已把此当成习惯,如此照单全收。
如今的超市,这些东西不缺,但怎么也没有母亲做的那种味道纯正,是感知觉的失误,还是在自始至终在回味母亲伟大的爱!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