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江之魂

汨罗江之魂

搅海翻江散文2025-11-14 01:16:57
在江河的家族中,汨罗江没有长江源远流长,没有黄河功勋卓著,但是却博得了整个华夏子孙的尊敬,是一泓澄澈于人们心中的圣水,因为她温馨的怀抱里曾经收留过中国历史上两位最有名气,也最落魄的诗人。就在汨罗县境,
在江河的家族中,汨罗江没有长江源远流长,没有黄河功勋卓著,但是却博得了整个华夏子孙的尊敬,是一泓澄澈于人们心中的圣水,因为她温馨的怀抱里曾经收留过中国历史上两位最有名气,也最落魄的诗人。就在汨罗县境,以水为坟,年年的端午,上千艘龙舟竞发,是为了打捞他的魂魄;粽子飘香,是为了犒赏不食英烈的鱼儿。一个诗人的祭日成为全民族的节日,峨冠博带的屈夫子也该魂安于天了。
可是在汨罗江的上游,平江县的江边,堆土为墓,凄清的秋风冬雨、夕照寒鸦相伴的是同样一世凄清的灵魂。
大历五年,也就是公园770年,秋风冬雨中杜甫出峡入湘,准备回到离别已久的家乡,写下了《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亲友》一诗后,准备顺湘江而下洞庭。年近花甲,却早已瘦弱如柴、病入膏肓的他,在舟入朔风刺骨的洞庭后,一病不起,用他那只瘦笔写下了被后人称为绝笔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世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春草封归根,源花费独寻;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病重的杜老夫子只好转道巴陵途中的昌江县城去投靠亲友,但在距县城还有十里的小田村,一代巨星陨落。一生颠沛流离、一贫如洗的杜工部,只能任凭年幼的儿子宗武将他草草葬在小田村的汨罗江边,这就是今天的平江杜墓。但是杜甫的灵魂远没有死去,难易一字的诗篇,为诗人赢得一顶“诗圣”的桂冠,于是生时少人问津的杜老夫子,死后竟有八处墓地,除四处纯属传闻和纪念以外,主要有耒阳说、平江说、偃师说与巩县说,平江当然就应该是杜甫的灵归之所。至今平江仍然有杜家山、杜家园,杜氏族谱中记载:杜甫殁后,因干戈未定,归葬偃师未果,爰葬平江,子孙卜居是邑,以祭守其墓。从此汨罗江边若当“八月秋风风怒号”之时,或是“天涯霜雪霁寒宵”之际,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苍生为念的他,会不会也在“长叹息以掩泪”呢?
???80年代初,一位汨罗江边的诗友为我寄来几帧杜墓的照片。在一座低矮的山包上,在几株轻松翠柏的守护下,杜甫墓怅然轰然巍然地撞伤撞痛了我的眼睛,这就是我们千秋诗圣的最后安息之所?生于黄河之南而魂归洞庭之南,杜甫一生与水结缘,更何况一生颠沛流离的他,将一家老小及满怀忧愤托付给水上的一叶孤舟,他自己已是穷途末路,油欲尽而灯欲涸,而他心中所念的仍然是天下苍生:“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闻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汨罗江何幸,葬下的都是忧国忧民的诗魂?
“水与汨罗接,天心深有存;远移工部死,来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宋.徐屯田《过杜工部坟》)
从此,漓江的水远没有心中的汨罗江澄澈得更有内涵,洞庭的水远没有汨罗江的水深邃得更有风骨,汨罗之魂便会萦绕在每个华夏子孙的心头。

庚寅端午于敖东独吟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