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一则“公益广告”想起的二三事
媳妇蹲在床前,面带笑容,轻柔地给婆婆洗脚。婆婆坐在床橼,满脸堆笑,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一个一脸稚气的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盆水走过来,叫了声:“妈妈洗脚。”妈妈看了儿子一眼,会心地笑了。这是一则广告的画
媳妇蹲在床前,面带笑容,轻柔地给婆婆洗脚。婆婆坐在床橼,满脸堆笑,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时一个一脸稚气的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盆水走过来,叫了声:“妈妈洗脚。”妈妈看了儿子一眼,会心地笑了。这是一则广告的画面,这则广告拍摄得何等好啊!它把中华民族孝道的美德,代代相传,用生动的画面真实地表现出来,令人拍案叫绝。
君子之道,“忠孝”二字。忠于国家,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
孟懿子(孟孙)问孝。子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按礼侍奉);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孟孙之子)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而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赡养父母)。至于犬马,皆能养。不敬(孝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和颜悦色难)。有事弟子(儿女)服其劳,有酒食生(父母)馔(吃喝),曾(难道)以为孝乎?”
孔子曰:“事(侍奉)父母几(委婉)谏(劝说),见志不从(不愿听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是为孝。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不得已出远门必有一定地方)。”
综上所述,孔子所谓孝,就是要孝敬父母,父母有病及时治疗、精心照顾,赡养父母人之常情,替父母做事、给以美味理所当然,最难的是对父母和颜悦色,工作再忙也要常回家看看,或打个电话,以免父母牵挂,作为儿女的要懂父母之心。
孝敬父母符合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今日之儿女,就是未来的父母。你孝敬父母,儿女也会孝敬你,孝像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地相传。
我村申坤,是村里有名的大孝子。光绪28年(1902)年,黄河泛滥,水漫微山湖,申坤的几个兄弟只顾自己逃命,他却冒着生命危险,从濒临倒塌的房子里把老母背出来,在被水困的日子里,他把干粮让给老母吃,自己吃水藻。申坤的孝得到了回报,他的儿子申旷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从不惹老人生气,生活再困难,也尽量给老人做点好吃的。就连他的孙子和孙媳,也非常孝敬爷爷。申坤晚年幸福,子孙满堂,80岁时无疾而终。
申旷为人忠厚,孝敬父母,对子女教育有方。他的儿子是大学生,孙子、孙女多在外地工作,儿女个人孝顺。他常对人说:“我这一辈子活得值,儿女事业有成是我最大的幸福。”
申旷的儿子申菊和他的老伴最重孝道,如今儿女对老两口的关怀照顾无以复加,有口皆碑。
同样在我村,也有不肖子孙,他们的作为,上行下效,自食其果。
蒋有财和他的妻子柳花,夫妻二人好吃懒做,心里从来没有父母和孩子,只有他们自己。柳花常说:“父母年纪大了,什么东西没吃过?孩子还小,吃东西的时候早着呢!自己现在不享受,等待何时?”所以,家里有点好吃的东西,两口子常常瞒着老人,关起门来偷着吃。蒋有财赶集有时高兴,也会买个烧饼或几个包子,瞒着柳花偷偷给他父母吃。可是蒋有财耳软,心里搁不住事,事后马上又告诉柳花。柳花听了,气不打一处出,骂蒋有财没良心,自己充孝子,还指桑骂槐,说什么:“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包子是好吃,可它是怎么来的?全是老娘起五更睡半夜,一个汗珠摔八辨挣来的!”老人听了心里难受,又不敢言声,只好私下对儿子说:“你这哪里是给我买东西吃?简直是用鸡毛掸子把东西从喉咙眼里往外拌掸呀!”
转眼间蒋有财和柳花也老了,他们的两个儿子一个比一个不孝顺,两家互相推诿,谁也不愿赡养老人。有时媳妇和儿子吃白面给老人吃窝头,老太太不高兴说了两句,儿媳妇就不爱听,马上接过话头说:“妈,话不能这么说,你也不想想,当年你是怎样对俺爷爷奶奶的!”一句话把老太太噎个半死,再也不也敢嫌好道歹了。二儿子嫌老人用电浪费,干脆把电源给掐了,让老人用煤油灯照明。
老太太过世后,蒋有财不愿和儿子一起过,由两个儿子供给油、面,再给点零花钱,可是油面总不能按时供给。后来蒋有财得了中风卧床不起,两个儿子谁也不愿出钱治病,加上没人照顾,蒋有财不吃不喝,不久就饿死了,两个儿子却统一口径,向外传言:“老爷子半夜突发脑溢血死了!”蒋有财死后,两个儿子丧事办得很隆重,风风光光地将老爹送到地里,他俩在村里还落个“孝子”的美名。
现在,蒋有财的孙子已长大成人,他们未来如何对待父母,人们将拭目以待。
让我们永远铭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