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无止境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季羡林)寒假读了《季羡林自传》后,总想记录下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辞(季羡林)
寒假读了《季羡林自传》后,总想记录下一些读后感,但终究未能成笔。不是可感的东西太少太轻,相反的是太多太重;不是太过享受假期的舒适惬意,而是扛不动拎不起,反而空灵了。于是,索性就把它放回了原地,存到了心里。
唐代的韩愈到了五十岁,就哀叹而发苍苍,而视茫茫,而齿牙摇动。看样子已经到了该封笔的时候了。而95岁的季老以“我不能封笔”给自己的自传收尾,我想不仅是感觉身体还硬朗,不仅是看到了政通人和,海晏河清的大好形势,应该还有什么吧?
在这本自传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如何一步步成长,如何喜欢上舞文弄墨,又如何坚持十年孤身在外留学。季先生的笔调可以说冷静中不失幽默,坦率,真诚,经常有着对自己的清醒的评价,也表达着对其他人的尊重、感激和对人性的敏锐体会,充满着睿智的思考,也有着孩子般的率真。
“我在正谊下课以后,参加了一个古文学习班,读了《左传》、《战国策》、《史记》等书。……除了上补习班外,我读了大量的旧小说,什么《三国》、《西游》、《封神演义》、《说唐》、《说岳》、《济公传》、《彭公案》、《三侠五义》等等无不阅读。”大量的学习古文,为他后来写作上突飞猛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作为当代人,我们对古文始终有一定的距离感,毕竟有岁月的阻隔,毕竟有文字的障碍的存在。但是作为先辈的后代,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割断祖先对我们的影响,无论怎样我们跟古代总是时时联系着,无论怎样我们的情感总是与先辈不时地联络着。
当下,无论易中天、于丹,还是王立群、孙力群、钱文忠,他们绝对是读了相当量的古书,不仅提升了自己,也丰盈了别人。
“有一件事值得提出来谈一谈:我开始学英语。当时正规小学并没有英语课。我学英语是利用业余时间,上课是在晚上。”所以我由此认为孩子小时候成绩差,顽皮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孩子的启蒙教育要抓紧,要让孩子从启蒙教育中体味到成功感和学习的乐趣,并能够长期的坚持不懈才行!
初中以前的他是没有自信的,这时候成绩普通,仅仅英语比人家超前而有自信!懂得学习,并且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路越宽广,越学自信越多!所以无论学什么东西,最主要是坚持,坚持就是胜利!如果不能坚持,半途而废,还不如不学,因为这样会磨灭自己的自信心的!
“要追究动机,那并不堂皇。无非是想保持自己的面子,决不能从甲等第一名落到第二名,如此而已。反正我在高中学习三年中,六次考试,考了六个甲等第一名,成了“六连贯”,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谦虚的说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其实是作者已经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而且能够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而学,这是难能可贵的!
此后,他学习不辍,笔耕不辍,而今,98岁高龄的季羡林老先生驾鹤仙去,他不得不封笔了!不得不停止学习了!!对于死亡,人们常用的两个字是“噩耗”,但我不愿也不想把这个两个字用于先生之死。季先生在《自传》“九三述怀”一节中道:“人们对自己的生死大事是没有多少主动权的。但是,只要活着,就要活得像个人样子。尽量多干一些好事,千万不要去干坏事。”难道先生一生所做还有欠缺吗?难道先生一生留给世间文化界、尤其是留给中印文化界佛教界的还少吗?难道先生不该封笔歇息歇息了吗?
让先生歇歇脚吧,让先生安息吧!这是上天对先生的悯怀与眷顾。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不求永生,但求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