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合璧现代化的中台禅寺
对台湾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的庙宇文化。在台湾旅行,到处可以看到庙宇、道观,而且不少都是建筑精美、豪华,足以表现庙宇文化在台湾民众心目中的重要性。其实,中国大陆民众对台湾民众的最早认识和接触,相信也是由庙宇
对台湾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的庙宇文化。在台湾旅行,到处可以看到庙宇、道观,而且不少都是建筑精美、豪华,足以表现庙宇文化在台湾民众心目中的重要性。
其实,中国大陆民众对台湾民众的最早认识和接触,相信也是由庙宇文化、宗教交流开始的。两岸开放后,有些平时并不太守规矩的台湾民众,一踏进大陆,便会在宗教力的感召下,胸前捧着神像,头戴红帽,奔向各大庙宇,十分有规矩地排好队,进香、磕头,场面煞是壮观。
台湾的庙宇教堂到底有多少?据台湾“内政部”公布的统计数字,截止2008年年底,全台湾登记在案的寺庙、教堂共计14993座,其中寺庙以道教最多,占78.4%;佛教次之,占19.5%;其余为教会教堂,并以基督教为主。仅登记在案的寺庙、教堂,平均每个县市就有600座。而导游介绍说,总面积36000平方公里的台湾,人口2300万,但大小寺庙应有26万座之多,密度堪称“世界第一”,以致世界流传一句话:“台湾庙比学校多”,可见宗教的鼎盛。
台湾庙宇文化源自大陆。来自大陆的先民拓垦台湾之前,台湾并不是想象中的鸟语花香,气候宜人。这些先民带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故乡失意不堪回首的复杂心情,冒着台湾海峡水深、浪急、流乱的生命危险,登上台湾这方陌生的土地。他们船上的竹篮里通常放着两样贵重的东西:一是祖先牌位;二是家乡、家里所参拜的神明,映照他们强渡的复杂心情,既有离开伤心的悲怆,又有一份对故土难以割舍的情怀,希望有朝一日经过奋斗,事业有成,光宗耀祖。在跟复杂多变的大自然搏斗、谋求生存发展中,不少人把对明天的希望寄托在神明身上,从信仰中得到精神寄托及鼓舞的力量。所以,各类庙宇如雨后春笋在台湾岛各处出现,数百年来长盛不衰。
台湾寺庙所供奉的神明与大陆最大的不同在于,大陆寺庙与所属宗教不同则称呼不同,佛称寺、庵,道称观、宫;台湾则各类情形都有,亦有儒、释、道混合供奉的。大陆的寺庙所供神明多一寺一神明,神像多雄伟壮观;台湾寺庙一庙数神,儒、释、道、民间信仰众神杂处也相安无事,神像则小巧玲珑。但有一种说法,台湾人最多人拜祭的神明是观世音菩萨和妈祖。
台湾的庙宇建筑精美,雕梁画栋,充分体现闽南、粤东一带的建筑风格。台湾庙宇的构造大都采用“穿斗式”屋架、高大山墙,外观造型上予人曲线优美、精致秀丽之感,它反映来到台湾的先民在艰辛的垦拓过程中,对宗教信仰产生高度依赖性。走进台湾每一座庙宇,看着缭绕的香烟、进进出出的善男信女,是那么的安然自得,不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在这里祈福、许愿,遵从佛法道规,和睦相处。这就是台湾庙宇文化最美、最动人心弦的地方。
随着台湾社会日益富庶,为了感恩酬神,建庙修庙之风日盛,借着精雕细缕及缤纷的色彩,满足信众苦尽甘来的成就感。庙宇建得越大越精致,表现庙宇所在地及信众的经济实力越雄厚,不无比并意味。台湾的庙宇是信众最虔诚的心灵奉献,是使用最难得昂贵的建筑材料、礼聘优良工匠所完成的艺术杰作。
从新竹市沿岛西高速公路,大约2小时车程,就到了台湾规模最大、最气派的中台禅寺。这是一座现代化的佛教庙宇,高过百米的大厦,寺顶高耸入云,从视觉角度来观察,可谓气势十分壮观,即使在群山环绕之下,其气势依然直冲霄汉。它位于南投县埔里镇一新里,是台湾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该寺拥有百万信徒,在台湾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号称东南亚最大的禅宗道场。
中台禅寺由四川来的开山方丈惟觉老和尚率众僧侣,经3年规划、7年建设,耗资14亿美金,于2001年9月1日落成,可同时容纳2000名僧侣和1000名居士在此居住修行,资金全部由社会资金募捐所得。中台禅寺既不象内地的寺庙黄墙青瓦,也不象在台湾随处可见的寺庙花花绿绿、五彩缤纷。它的外观融中西工法,结合了中西建筑元素,堪称抽象,和台北101大厦同出著名建筑师李祖原之手。
蓝天白云下的禅寺寺塔合一,错落有致。设计者充分运用现代的高科技,融合世界各地宗教建筑的艺术精华,独具匠心地将平面布局的中国传统佛教的院落式“寺院”建筑,聚合为由一幢主体大厦和若干群楼组成的垂直立体的建筑风格,建筑高度从地面至塔尖共有37层140米,为亚洲寺院之最。禅寺远看象塔林,近看象城堡,又如伊斯兰教的教堂。当中一座主塔楼最高,塔顶象僧帽上面顶个大金球。三座稍矮一点的分别立在主塔楼前边和左右。再往右前方去是光明台,光明台上立着金色的法器造型,好象禅杖头一类。寺庙上面耸起五座塔,下边的建筑其实是紧紧连接,浑然一体。外观上主塔楼用斜下坡式建筑与两边塔楼连接,两边塔楼往前,又是大斜下坡式建筑。整个寺庙象一座山,宏大雄伟。正面仰视,高大的主体建筑上,盛开的莲花宝座孕育着圆球尖顶的塔顶,宛若飞船发射台上蓄势待发、欲出征宇宙的箭星,象征禅宗“顿悟自心,直了成佛”的无上心法。若从侧面看,则是另一番景象:前方云端深处,正襟危坐的大圣佛终年不乏不累地在莲台盘腿打禅,安详地面对着繁华红尘。巍峨的建筑不由人的敬畏,触目所及的建筑,早已经深入了佛法的玄妙,处处透露着无上的禅机。如果不亲临,怎么也想象不出寺庙还能这样修建。
进入禅寺大院,石羊、石象恭立道旁,一潭清泉池浮萍片片、睡莲盛开,石熊在池边嬉戏肚皮朝天,渲染出万物自由生长的天堂气氛。池中一座全铜铸造的金色拱桥似接引众生,十分引人注目。这座铜桥是由中国铜装饰艺术大师、清同治绍兴“朱府铜艺”四代传人朱炳仁设计创意的“同源桥”,因海峡两岸“同出一源”得名。此桥用10吨铜铸成,桥长近10米,桥洞跨度2米。桥上108罗汉熠熠生辉。桥身一侧雕刻的是台湾日月潭和中台禅寺风光,还刻有惟觉法师的一首诗:“金桥庄严通两岸,迷悟即在一瞬间。悟时登桥到乐土,迷时寻找桥不现”。桥身另一侧雕刻着杭州西湖和灵隐寺景观以及灵隐寺木鱼法师的诗:“西湖桃柳喜逢春,燕子将归认主人。拂面和风生暖意,山光水色见精神”。桥畔路边有一块黑色巨石,镌刻着《同源桥碑》碑文,碑文提及:“桥名同源,以名召德,象征两寺同法同源,两岸文化互融,不独彰显佛法之精神,亦诚为两岸人民和平祈福”。
“同源桥”由灵隐寺赠送,寓意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