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招牌

北京招牌

蜎飞蠕动散文2025-03-26 20:02:20
若论城市,每个国家的首都肯定是最好的了。最好的城市,大街小巷林林总总的招牌既醒目又美观,决不会污七八糟没有一点文化特质。去年深秋到北京观光,她那国际大都市的风采确实令人怦然心动,然而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
若论城市,每个国家的首都肯定是最好的了。最好的城市,大街小巷林林总总的招牌既醒目又美观,决不会污七八糟没有一点文化特质。去年深秋到北京观光,她那国际大都市的风采确实令人怦然心动,然而给我留下深刻记忆的却是北京的招牌。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照说,那里的宾馆、酒店、茶楼以及小摊点无论内在如何,都更有理由高挂稀奇古怪的巨大招牌,以稀奇古怪的招牌“扎势”,好在世人面前摆摆谱。可是我从天安门、长安街、王府井大街、故宫、颐和园、清华大学到西四环平安路转了三天,一路上几乎没有见到让人恶心的大招牌。多数小吃摊点的招牌仅只简洁标明饮食品种名称,别说做野广告,就连小招牌也不挂;而且很多大宾馆、大饭店、大商场也不在门外招牌上大做表面文章,大多门口招牌小巧精致,内部却环境幽雅,人员训练有素,服务规范体贴,且货真价实。是北京人不太擅长利用招牌“扎势”摆谱,还是别有其他原因?向一位出租车司机请教,他说北京人比较崇尚务实稳重处世,也有小题大做虚张声势之人,但是不占主流也登不了大台面。这恰好应了一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同在神州这片蓝天下,日常所见各色招牌却与北京大不相同。人一浮躁,难免浅薄。发表了几片豆腐块文章,自以为才情出众,至少也能和作家平起平坐,就恨不能糊一顶作家的高帽子戴上游乡转街了。摆个小铺面早晚卖烧饼,手头有了几个钱,比那挑着担担满街卖蒸馍而媳妇在家偷人养汉的武大郎强一些,好象不显山不露水地永无出人头地之日,照旧是在门口经营那平时二三摞、一天总共不过百十来个烧饼,却要自个儿“扎势”摆谱,挂出一个比门面要大几十倍的招牌来。服务人员的素质低下,连报清一道菜名都很成问题,餐厅四厢白板跟医院里的病房没有多少差别,厨房里目不忍睹一如垃圾场,真可谓什么都缺,只是不缺少户外那高与天齐宽达数丈的外文汉字夹杂,繁体简化字混用,生造硬搬词汇拼缀,且只有文盲才能把“鸡蛋”写成“鸡旦”那样的大招牌。最可笑的是,不过一家三五人的小作坊,也能挂出比作坊正视立面大过千百倍的广告式招牌,想必这下实力可与硅谷抗衡,结果却是没过几天因作坊经营不善而关门,拆了大招牌,换钱买烟抽或是沽酒喝。凡此种种招牌所含概的本质意义,似乎也是阿Q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版再版。
招牌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一个经营者的思想理念,看来做人也是给自己挂招牌。墙头芦苇根底浅,山间竹笋腹中空。人的本事不大,品行低劣,总想出个风头给自己挂个好招牌,只会遭人耻笑。古今口蜜腹剑,卖主求荣,变节投敌,好不容易弄到手的招牌,最终都无不成为一种恶谥。只有追求内在美和外表美的相得益彰,使人本身普遍拥有了名副其实的好招牌,城市招牌才会随之赏心悦目。
民间俗语有言:“乡下没学像,城里变了样。”鲁迅先生曾主张先把牌子挂起来,我也不反对挂招牌。但无论何种招牌都要挂得既不影响市容,又不惹人谈嫌才好。如果想挂个招牌,千万别自觉或不自觉地变着法子提倡阿Q精神,你不妨也去北京体验体验各色招牌的制作与挂法。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