滍阳茶馆

滍阳茶馆

巨鹢散文2025-08-14 06:40:44
粮行、花行、布行、当铺、钱号,鳞次栉比的商铺,车水马龙的街道,随着历史的烟云,相继湮没了。而在人们记忆的长河中,滍阳茶馆还时时被人忆起,津津乐道,仿佛至今还散发出诱人的热力和芳香。滍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
粮行、花行、布行、当铺、钱号,鳞次栉比的商铺,车水马龙的街道,随着历史的烟云,相继湮没了。而在人们记忆的长河中,滍阳茶馆还时时被人忆起,津津乐道,仿佛至今还散发出诱人的热力和芳香。滍阳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亘远的历史渊源,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熙熙攘攘的人流,川流不息的车马,显示出了古镇的生机和繁华,在这一派欣欣向荣之中,滍阳茶馆默默地印记着岁月的沧桑。
滍阳的茶馆土气得很,好象遍布江南市井巷陌的茶馆一样,黑瓦房,不高,却极别致,密密匝匝一字排列在古镇西北的角落。到十字路口,转向一条被冠以西街的地方,就是“茶街”。说是茶街,街道却并不长,路面也不宽,牛、马车辆挤不过去,所以就绝去了车马的喧嚣,这个地方就显得分外静谧。这和品茶的和谐气氛完美地融为一体,让人暗暗称绝。
沿西街东西行,一街两行,都是茶馆,大大小小有二十多家。和其它地区不同,这里的茶馆均不含有“昌、盛、荣、兴”等字号,有也是用茶馆掌柜的名字,加上“茶馆”二字,就是各自茶馆的字号。“周富顺茶馆”就是一例。无需哗众取宠,名字里就镶钳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又“富”又“顺”,多好的兆头!“王守义茶馆”,想必是她的创始人就是绝尘般的高人吧!固守“仁义”,是何等地难能可贵和值得多少人趋之若鹜的梦寐追求!其他像“张冒茶馆”、“王婆茶馆”等,从名字就能把茶馆和主人的名份说得一清二楚,透露出经营者和品茗人的清纯心景。
茶馆的摆设也极其简单,甚至说简单得近似简陋。三、五张小方桌,摆上一圈方凳,就围拢起一群茶客;稍微上些档次的茶馆,置办些茶几、桌案,有枣木的、桦木的,式样同普通桌凳一样,没有高贵、典雅的作派,充其量在茶馆掌柜一边吆喝,一边勤快不辍的擦、抹下,桌凳泛呈出油亮的光泽,没有一点尘埃。
常言说“茶有茶道”。喝茶,多被誉为“品茶”、“品茗”,淡远雅致,总给人以久远的回味。茶中要义在“道”。月朗风清,或独斟,或邀请一、二好友围座在茶几前,看茶馆捻出数枚茶叶,沏上开水,亲眼目睹茶雾蒸腾,吮吸香洌,然后呷上一门,荡气回神,五脏六腑滋润殆尽,忘却了人间暂时的烦恼和忧愁,追梦在心景豁达的往昔和想象的时空,这是品茶的最高境界。滍阳茶馆的兴盛,就是具备了上述的特征。
水是茶的载体。好水沏好茶,那才有味道。滍阳街有不少水井,但是,在这些茶馆中,没有一家使用井水的。茶馆用水,统统西去半里地,取应河之水。应河水清澈、甘洌、纯净,水质上乘,远远优胜于井水,茶馆和茶客深谙此道,这就是水质的差别。所以,在滍阳街又派生出了“挑水工”的行当。挑水的多为穷人,没有耕地,没有技艺,挑水就成了他们赖以养家糊口的固定收入。不管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黎明,走在滍阳的街道上,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肩头披一张汗水帕,桑木扁担,柏木水桶,“吱吱丫丫”一路小跑地穿梭往来,情趣横生。一挑水二十个铜板(解放后5分钱一挑),铁定的价格,不知道写进了多少个春夏秋冬。
先说茶叶。因为滍阳是个南北通衢的交通要塞,大江南北,各路名品茶叶在滍阳茶馆都有。“龙井”、“毛尖”、“茉莉花茶”等,在滍阳都可以品尝得到,这是属于高雅门类的;还有一种“大把抓”茶叶,价格低廉,品质较差,是面对最低消费层次的,销路也很大。总之,勤劳、智慧的滍阳人清楚,按需供求是市场的需要,有客就能生财,积少成多,方成巨贾。
再说茶具。“好马配好鞍”。茶具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茶品的质量和茶客的心情。滍阳的茶具因其地处南北商业交汇之间,茶具的选用就打上了南北方共融的烙印。燃料用煤,风扇助燃。烧水用的水壶,由青铜制作,这种水壶在滍阳街琳琅满目的铜匠铺都能买得到。茶壶用瓷器,江西景德镇、宜兴茶壶在这里唱主角。茶杯基本上是敞口圆底形状,盖碗茶也有,不多。这可能和中原人心情急躁、率直有关吧!
最后说说茶客。茶客的来源,形形色色,当地人说茶馆是“乱汉子场儿”,各色人等,或雅或俗,或富贵或贫贱,有时间大部分人都会去品茶。早上,日上三竿,茶馆就沸腾了,吆喝声、嘈杂声不绝于耳。风和日丽天气,茶馆里座不下,桌凳就随随便便地搬到门外,沿街摆开,道路中间除仅保留一条窄窄的人行通道外,两边形成了两条“茶龙”,十分热闹。午后时分,又形成了新一拨儿的“茶客潮”,陆陆续续,接连不断。“到冒(张冒)茶馆去……”“到王婆茶馆去……”这是最经常昕到的话语;与之相匹配的是,茶馆附近分布着饺子店、羊肉冲汤店、牛肉店、猪头卤肉店、包子店、蒸馍店等饮食店铺,一应俱全。在茶客品茶的间隙,饿了,招呼茶掌柜买来二、三斤牛肉,或者端来一碗羊肉冲汤,美美地吃上一口,惬意无比。平时,在茶馆里也有卖唱的,河南坠子、河南梆子、湖北楚剧、凤阳花鼓等,在这里都有市场。“无君子不养艺人”,这句古语在滍阳街得到了验证。茶客谈论的话题,多涉及到夏种秋收和生意场上的内容,也有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嗑,前三皇后五帝,天南地北,人间万象都从茶馆中传出来,然后散落在千家万户,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活题。
苍海桑田,历史的风云在无声无息中流去。1958年至1964年,因兴建白龟山水库,千年古镇滍阳而被淹没;但是,那飘香的茶馆依然在人们的记忆中时常再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