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难寻,山水依旧

古道难寻,山水依旧

文武兼备散文2025-04-17 12:04:12
立冬这一天,我是在火车和汽车上度过的。上午从昆明出发,一路不知劳顿,赶往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云南曲靖宣威市杨柳乡,可渡古镇就静静地蜷缩在这。一个期待一睹容颜的地方,期待了两年,当真正驻足于此的时
立冬这一天,我是在火车和汽车上度过的。上午从昆明出发,一路不知劳顿,赶往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云南曲靖宣威市杨柳乡,可渡古镇就静静地蜷缩在这。一个期待一睹容颜的地方,期待了两年,当真正驻足于此的时候,却没能感慨,因为天色已经擦黑。只有匆匆、胡乱地找了个小旅馆,把身上的简单背囊安顿下来,拖着稍觉疲累的身体找个小馆子慰劳辘辘饥肠。
或许是源于内心深处的兴奋感,第二天竟然醒得很早,本打算赶紧洗漱完毕,马上去一览昨晚旅馆老板给我介绍的景点,让眼睛饱餐一顿。可是,外面的天光却不是我想象中的明朗,把头伸出窗外一看,一片大雾迷蒙,可视性极差。于是我又接着睡起了回笼觉。只是,这回笼觉睡得并不踏实,因为心里一直不确定这天气究竟什么时候会云开雾散。就这样,时醒时睡,在床上“耽搁”到了10点多。洗漱完毕,背上相机和脚架,踏着略微稀薄的雾气出门了。
这样的出门,也就是漫无目的地乱游,毕竟没有任何的指南或者旅游图在手。也不知道何景点在何位置。像极了没头苍蝇。可也就是这样随行支配着我不紧不慢的脚步,一路从半山腰的小街沿山势而下,到了河边。在河边偶遇一个放牛的老人家,上前一打听,原来这条奔流着浑黄河水的河叫围仗河。两年前,我从电视山看到介绍可渡古镇的专题片时,就萌生了到这条河边走走的强烈念头。只是,后来这念头慢慢淬了火。还好,在念头没有完全打消的时候,我如愿以偿了。沿着河边公路走了一段路,我踏上了跨河的公路桥。在桥上仰视不远处的壁立山崖,可是山崖依旧若即若离。我走了河的对岸,沿着河沿走了一小段距离,走到了一座已经废弃的古桥上。桥的两头各立两尊白色石狮,石狮的守候之职已经明日黄花,随着石桥一起下岗,无人涉足成了它们最终的命运。想象当年,清朝时期,宣威某某名士进京赶考,途径围仗河,难以涉水而过,后来他怀着焦急的心情在河边许愿:“水小一些吧,等我过了河,考取了功名就回到这里搭一座桥。”后来的故事就不难想象了,顺理成章,就有了这座桥。可是,后来岁月变迁,交通方式改变了,旁边的公路桥让这座桥下岗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过了河,顺着公路走了一段,远远地看到沿着山崖夹槽流泻而下的瀑布。相信这里应该就是旅馆老板所说的桃花溪了。昨晚老板绘声绘色地给我描述桃花溪的前世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桃花源”?只是,后来老板说,溪水两岸的无数株山野桃树已不复存在,当然满溪飘满粉色桃花嫩瓣顺溪而下的场景也一样荡然无存了。现在只剩偶有人踏足、空有其名的桃花溪了。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攀援着石缝间踏出来的小路寻访桃花溪,去一睹早就远观到的倾泻而下的溪水。或许就这样,“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时候,心理很美、很期待,等你穷尽脚力走到它身边的时候,原来也不过如此。或许是内心不够纯粹了,大好河山,也点缀不了美丽的心情啦!
等返回公路继续前行,被公路边壁立的岩石层震慑住了。岩石层在这里尽情展示着它们的色彩秀,3—5厘米几乎就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岩石层,这些岩石层正是因为鲜明的色彩差异满足了我的视觉诉求。可是,忽然间我那本不敏感的耳朵听到了像剥花生壳时的那种脆裂的声响。而且,这声音间歇性地传入我的耳朵,等我认真辨别声音来源,才发现这声音原来是岩石风化、碎裂而发出的。胆小的我竟然战栗起来,不敢继续留恋于岩石层底,匆匆离开。回到河对岸的时候,沿着古镇的住户的小路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丝绸之路的马帮曾经走过的古道就藏匿在住户与住户间的隙缝里。只是,铺满原生态不规则石头的古道,已只是残存一小段、一小段连接不到一起的路面而已了。
是啊,游客的心态凄凉了,我这个过客也逃脱不了好多人那种心态:市场经济生存下的个体用所谓的纯粹心态去感受、寻觅市场经济覆盖下的乡间风物,那么,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原生状态当然就只可能是凄凉的破碎啦!古道难寻,山水依旧,有了这份感受,我足之够矣!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