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梦中的草原

呼伦贝尔,梦中的草原

北声散文2025-03-30 00:48:42
呼伦贝尔梦中的草原“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这是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多少年来,她曾无数次地在
呼伦贝尔梦中的草原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这是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一首《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多少年来,她曾无数次地在我的梦里唱起,深深地打动着我一根多愁善感的神经。
在我的意识里,从不认为一个人的出生地或是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就是自己的故乡。不论词典里对“故乡”这个词语解释得如何周密,我也无法认同这个概念。我曾偏执地认为,故乡其实就是一座停靠心灵的码头,一个能让灵魂休憩的摇篮,只要你觉得可以靠岸,只要你觉得能够让自己流浪的心有所归依,那便是你的故乡!
我无法探究自己何时产生了这种想法,但我深知它曾是父亲带给我的梦想,就如同身边的这一片草原,这一片茫茫苍苍横亘在内蒙古北部的一望无际千里如碧的草原,虽然她离我的故乡是那样遥远,那样风马牛而不相及,可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时常做着一个关于草原的梦,一种关于草原就是故乡的想法与生俱来,虽然很多时候我都没有离开过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而有关草原的传说,却经常会穿透砖质的墙壁,一点点地渗透到我的生活里来,让你无法想象出我这颗焦渴的心,是怎样地向往草原。
草原对我,是一种诱惑。是一曲天籁之音的余韵在茫茫古道那端悠远地传来,歌声里充满神奇与苍凉,抑或是唱过后泪流满面的无助和孤独。
在面对我的雪白的墙壁上,挂着三张地图,一张中国版图,一张内蒙古版图,另一张则是呼伦贝尔版图。三张图相较之下,中国是一个“面”,内蒙是“面”里的一条粗壮的曲“线”,呼伦贝尔是“线”上的“点”,我在点、线、面的版图面前,在小我的美丽中感受着草原的博大,呼伦贝尔独特的民俗文化便深刻地丰富着我的眼光,让我迫不急待地踏上这片古老而广袤的土地,沿着曲曲弯弯的千年牧道,去寻找印在北方草原上的诗章,还有,从远古一直唱到今天的牧歌、琴声……
柏油路在阳光下发出幽幽的光,路两旁碧绿的草甸,飞快地闪向车后,远处的山脉手挽着手,站在草原腹地,连绵起伏,好像穿行在薄雾里的驼峰。蓝天一直铺向远方,在邈远的地平线那里与草地相衔,碧绿的草原无可阻挡地扑面而来,在碧蓝的天宇下,牛羊悠然散布,我的心在一瞬间嘎然静止,目光的触角,像一根藤,漫溢至心灵。在眼前这绿茫茫的世界里,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浓淡不一的绿就这样坦坦荡荡地铺在大地上,不知该向哪里行走,又不知能在哪里停留,我的呼吸已不能自己,整个身心宛如扑进母亲的怀抱,回到了梦中童年的时光,那些人世间最本真的美好瞬间呈现在面前,是那样的坦荡与自然,恍然间让我泪流满面。
莫尔格勒河边碧绿的草地上,九曲十八弯的莫尔格勒像一条游动的银蛇,蜿蜒地爬在绿毯之上,此时正有马群在河畔饮水,翻起的浪花喷珠泄玉,阳光下琥珀一般晶莹,河畔有几排银白色的毡包组成的浩特,刺目着草原的宁静,蒙古行帐的广场上,飘扬着当年成吉思汗的五彩战旗,风虽不是很强烈,但战旗却在猎猎地飘飞,飘满红布的敖包前人语喧嚣,马头琴悠扬的声音里夹杂着马奶酒醉人的香甜。
呼和诺尔耀眼的阳光把青色的湖照得波光粼粼,天上看不到几片白云,碧绿的草野望不到尽头。湖面水平如镜,是鸟儿和鱼儿嬉戏的乐园。此时只要你有耐心,静候湖边,就会有成群的水鸟游入你的视野。银灰色的湖鸥在湖面上低空盘旋,北去的雁阵在蓝天下缓缓移动,水中游鱼历历在目,而湖畔的羊群则在绿浪里放着白色的光,一匹匹飞奔的马上,彪悍的猎手舒展着狂野的身姿定格出草原民族骄傲的轮廓。
而夜晚的草原则是一个沉默的老人,流过草原的河流,是老人深藏在心底里的故事。夜晚的草原和湖泊相互形成一幅唯美的长卷,数不清的河流就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流淌,草原因为环绕的水而更加丰美,河流因为相依的草原而更加清澈,这青青的草和清清的水养育了一代天骄的子民,使男子们更彪悍,女子们更健美。马儿更壮,牛羊更肥,因此草原成为梦幻中的天堂。
夏日的呼伦贝尔,足迹之处,只感受草原的美丽是远远不够的,广袤的草原是母亲博大温暖的胸襟,蓊郁的森林是父亲浓郁深沉的慈爱,连绵的山脉是蒙古人的脊梁,盘桓的河流是草原的脉搏,凝碧的湖泊是女人的心事,骠悍的骏马是男人的性格,要想真正地走进草原,必须真诚地融入草原,真挚地呵护草原。而无论走到哪里,你都挣不脱这种剪不断的绿色,她就如一位多情的少女,迎着你,依着你,拥着你,吻着你……原浆的绿色在你的脑海翻滚,回归自然的感激溢满你的心胸,放纵和赞美的歌声在你的喉间涌动,颤抖的心泉从你的眼角流泻,这便是呼伦贝尔的魅力所在,精魄所依。
这就是我梦中的草原,呼伦贝尔——故乡父亲母亲的天堂。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