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上的少年

小镇上的少年

野膳小说2025-10-12 20:24:45
县中是在一条未名的小河旁边,已经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这是县里的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环绕的小河也算不上小河,当初只是用来排生活用水的一条排水沟渠而已,但是又比一条沟要大,所以可以叫做“小河”。当地人就直
县中是在一条未名的小河旁边,已经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这是县里的唯一的一所重点中学。环绕的小河也算不上小河,当初只是用来排生活用水的一条排水沟渠而已,但是又比一条沟要大,所以可以叫做“小河”。当地人就直接叫它排渍沟了,杨小林第一次听说这种叫法是听他的语文老师说的。小河的水是混浊的,就和小镇的百货市场一样,白天,脏乱而又有些喧哗,只有在夜色才会变得安静。
杨小林回家都要经过这样一条小河,或者会翻过河上的那座危桥,然后穿过铁路。杨小林今年读高二了,人显得有些瘦弱,个子也慢慢的长高了,文弱的脸上带着些稚气。他有些内向,见到生人不太爱讲话,见到女孩子更会显得局促而羞怯。杨小林的内向不是天生的,记得初中的时候,在班里就是个很喜欢说话的人,喜欢和同学一起打打闹闹。大概是因为逐渐发育的缘故,也慢慢变得故作深沉了起来,后来考到县中之后,在学习的压力下也越来越变得沉默了起来,加之班里的氛围总是有些沉闷而紧张,他也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而且渐渐的有些敏感了。
小镇的秋天来了,学校门口的樟树树叶掉在破败的小路上,却是很符合杨小林的心境,他发现自己很喜欢秋天,人也变得和秋天一样低沉。16岁的他总是显得有些多愁善感,忧郁而缺乏这个年龄该有的活力...而且进入高二之后他总是觉得学习和生活有些压抑,神经衰弱好像也越发的严重了起来。
周末很快就来了,他觉得周末或许可以缓一下,兴许,周末之后,自己整个人又会变得开朗和轻松起来。杨小林总觉得周末的时间特别值得珍惜,他有时候是犹豫在去玩,看看电视和看看书这些选择之间,但是发现,这样的犹豫总是很徒劳。这周末,他想就去超市转一转,因为那里人气旺一些,他总是能在那里感受到更多的生活气息,穿过喧闹,杂乱的农贸市场;然后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喇叭声喝马达声交织。这里是小镇的核心地带,却总是这么喧闹而混乱,仿佛喧闹和混乱就是小镇的生机所在一般。在超市,杨小林随便买了些生活用品和一些零食小吃,书上说,吃东西可以分散注意力,缓解下神经衰落。从超市走出,他去了超市旁边的新华书店,这是镇上唯一的一家新华书店,在一座很老而破败的楼里,门口总是坐着一个上了年纪的江湖术士一般的算命先生。他随便在书柜上翻看了几本书,但是却全然没有耐心去细看一本,也就是囫囵吞枣的翻看了一下。曾经在高一的暑假,他在这里翻看完了中国的上下五千年,从此历史的脉络大体在他的脑海中成行了,他也越发的仰慕战国时期的古人高风亮节的品质,觉得现在的世人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为了兄弟的情谊,为了道义,为了诚信,完全可以像古代的死士一样的虔诚,只是这样一种单纯而纯粹的想法慢慢的变成了他一种近乎价值观的东西。所以他慢慢的变得对待别人的请求也越发的上心,对待同学也特别的真诚。凡是有同学需要帮忙的地方也回尽力去完成。再加上他的自闭和敏感,和人打起交道来也变得越发的谨慎了。
渐渐的夜幕开始上来了,小镇的镇中心不大,街上有很多小商贩,路上的衣服店为招揽顾客,音响总是开的特别大。杨小林回到教室,想开始在教室里写写作业,但是他的行为更显得有些机械,教学楼是后来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周五的晚上,教室里也林林散散的有些同学,大多是没有回家,寄宿在学校的,杨小林,在教室做了会数学题,发现头开始有些难受了起来,便翻出了一本《时文选粹》,里面讲的都是一些小故事,杨小林总是喜欢津津有味的看一些这类的书籍,这样生活也不会那么单调,他总是以为这样的素材积累多了,写起作文来也流畅很多,但是每每写作文的时候,都不知道辩证的分析,没有多大的头绪。一会之后,他的初中同学魏小明来找他,他们都是一个初中来这边念书的,在初中也是一个班的,后来魏小明学了文科。魏小明喜欢和杨小林随便一起说说话,相比于杨小林,魏小明就显得开朗,乐观而有活力的很多。大概学文科的思维比较活跃,而且班里氛围没有理科班这么沉闷,杨小林喜欢听魏小明说话,这样在学校里他就不用显得那么孤单。杨小林以前学李密的《陈情表》中的形单影只,形影相吊的觉得大概写的就是自己。魏小明说他爸爸出车祸了,上一周他回过一趟家,他爸爸现在在医院,躺好几个星期了,杨小林对这起车祸没有多大的概念,希望没有大事就好,魏小明他爸爸早年的时候卖过豆腐、卖过化肥、打过鱼、修过路,可最终还是得老老实实地当起了农民,像他的父亲,也就是魏小明的爷爷一样的面朝黄土。在魏小明身上,杨小林总是觉得他身上有些光辉,他自立,有志气而且乐观很多,魏小明身上的自信总是能感染他。
杨小林看着天上的月亮和远处有些斑驳的树影,不禁有些茫然,他收拾了下东西就准备回住处了,洗洗澡,然后开下收音机听听就缓缓的睡去了。
杨小林觉得自己的神经衰落越来越严重了起来,整天也显得闷闷不乐的,成绩也没有太大的起色,他慢慢意识到自己以后考上大学了也应该只是适合做一些工程类的工作了,他想走远一些,然后静静的做一些事情,他特别仰慕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也希望能够和他们一样,就这样默默的工作,慢慢的杨小林也会觉得这样一种生活是多么的崇高,他似乎总是很容易被这类意气风发的故事激励和鼓舞着,仿佛又找到了人生的方向,然后在笔记本上写下一些励志的话来激励自己。他经常会陷入一种迷茫中,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何方,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人生观价值观,变得有些偏激,变得对道德观念越发的信奉和坚持,自闭久了内心也变得越发的炽热,总想找到一个发泄的窗口。
他喜欢看电影,喜欢镜头里那些娓娓道来的故事,《红高粱》,《第一百个小偷》,《我和爸爸》。他喜欢文艺电影里渲染的那种伤感和颓废,而这类电影的生活的片段总是那么具有杀伤力,有时候他觉得和他们很像,平凡而又迷茫,电影里有一群和他一样平凡而热爱生活的人,在演绎不一样的人生,他们或喜或悲,他们会为了生活而惆怅,会有一些很小的快乐。他发现他的生活也慢慢的变得宽广。
风吹过教室,阳光散落在课桌上,桌上总是摆满了各样的辅导书。
这周周末杨小林堂姐结婚,他这周要回去参加了堂姐的婚礼,其实堂姐只比自己大2岁,但在农村这个很正常。再回到学校已经是周日的下午了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