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节后

狗肉节后

马槊杂文2025-04-05 17:15:05
六月二十一号,农历的夏至节。在广西玉林,每年这一天有一个狂欢的主题——吃狗肉。有媒体甚至称之为“狗肉节”。只是官方不予承认。这个节究竟有了多少年?我不知道,因为以前没有关注过。今年,因为一群爱狗人士的
六月二十一号,农历的夏至节。在广西玉林,每年这一天有一个狂欢的主题——吃狗肉。有媒体甚至称之为“狗肉节”。只是官方不予承认。这个节究竟有了多少年?我不知道,因为以前没有关注过。今年,因为一群爱狗人士的直接参与,这个日子被我记住了,也被更多的人知晓了。之所以说起这个,是因为在媒体上看到,在狗肉节被指责搅局以后,玉林那里的狗肉销售量,有了大大的提高。
这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结果,有几分搞笑。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那样,夏至节吃狗肉是玉林那一带祖传的习俗。这个习俗属于良俗还是恶俗暂且不管,至少当地人知道,每年有一个因狗生财的日子。就像过去农村家家户户养猪,到了过年前宰杀一样。这头被宰杀了的猪,部分用于家庭自己消费,吃不了的部分出售给左邻右舍。这一条养了近一年的猪,比现在养殖场的猪好吃多了,也比当时出售的猪要好一点。在饲料上有一点点的区别。
可以想象得到,为了夏至这一天,玉林周边一定有很多人家养着狗。既为了家人的大快朵颐,也为了一笔诱惑的银子。这无可厚非。这是生产和销售的自由,有市场就会有需求,规律之一。至于说他们销售的是不是偷来的宠物狗?不能说一条没有,想来不会太多。宠物狗大多数体型小,不符合狗肉节的需要。没什么肉的东西,怎么吃?大型宠物狗,一般人怎么偷得走?藏獒之类,放在那里给拿,估计也没有不要命的去贪图。
狗肉这东西,小时候吃过。吃的是自家养的狗。农村里家家户户养猪,基本上家家户户也养狗。狗肉不卖,卖了也没人买。“狗肉不上席”,老话吧。与猪肉羊肉不同,农家人的狗,都是自产自销自己消受。一大锅煮出来,左邻右舍闻到味道的,都可以过来吃,没人说不。因此,假如哪家杀狗了,这一天会是村子里的“节日”,只是没有被冠名。
我不知道古人驯养狗的最早动机是什么。古墓里,发掘出过大量的猪骨牛骨,也看到过整匹马被陪葬。按照我可怜的一点知识,马儿是古人所驯养的动物里,唯一一个不是以食用为目的另类。马儿们获此殊荣,是和它在战场上的无可取代性相关。即便是羸弱的老马,好像也不会有人产生动它的念头。冷兵器时代,一批上好的战马,可能与现在的坦克比拟?汉武帝为了得到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竟然派出大臣张骞出使西域。
“挂羊头卖狗肉”,那年那月的狗肉价值,可见了。除了民族的原因,吃狗肉是在物质匮乏年代解馋的一种手段。农村里家家如此,城市中少有养狗的人。所以在我们的印象中,养狗就是为了进九以后的那一餐。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不同于广西。其实,全国以狗肉为卖点的城市,改革开放后不只是玉林一个城市。准确地说,假如没有这一次的“狗肉节事件”,我根本不知道玉林有这样的节日。相必这也是媒体上说狗肉销量大大提升的原因。
汉家基业的创始人的故居徐州,至今仍然有“鼋汁狗肉”金字招牌。“樊哙狗肉”也是个不错的品牌。好像在溧水,也有一个名声不小的狗肉协会。这两年源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没有大力地张扬。据说它的名声与“固城湖螃蟹”有一拼。而贵州“花江狗肉”的知名度就更大了。以地名为商标的品牌,大多数都是老物件儿,有一定的时间沉淀。估计这些狗肉知名品牌的诞生,都有一个差不多的理由。饥寒交迫的日子,某一次乱七八糟的做法成了集体的记忆。就像“珍珠翡翠白玉汤”那样。
这些年,有过四川狗粉们拦截运狗车的事件,也有过京哈高速上运狗车被阻止前进的报道。当地的工商和执法部门,皆有证明来劝说拦截者,这些运狗车和经营者们所拥有的合法执照。可是,这样的劝说,被淹没在了爱狗人士的汪洋大海之中。那些倒霉的贩狗运狗者,一趟下来就是倾家荡产。“狗权”被保护了,“人权”呢?
假如大家都知法守法,在法律的框架中解决问题。有很多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