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去的城市
Thecityisdying。——题记很抱歉,只能俗套地用这句被许多网友烂炒的台词作为题记。一是因为,我那被繁琐生活折磨得早已丧失灵性和想象力的大脑实在再难衍生出比这句更为鲜明贴切地去形容这部电视剧的
Thecityisdying。——题记
很抱歉,只能俗套地用这句被许多网友烂炒的台词作为题记。
一是因为,我那被繁琐生活折磨得早已丧失灵性和想象力的大脑实在再难衍生出比这句更为鲜明贴切地去形容这部电视剧的言辞,二是,这句话实在是最为一针见血,一语中的的哀悼,和致敬。致摇滚,致在岁月中蹒跚走过的香港,致我你他永难休止的怀旧情怀,致逐渐腐朽老去的某个年代,致那无处可去的青春年华。
电视剧的题目我很喜欢。《天与地》。简单三个字,好像把天地间所有恩怨情仇爱恨痴嗔都说完了,语气里却又带着几分洒脱和看破。这样的题目,适合只是安静地,不拖泥带水地,无所谓地却又稍微疼痛地,过尽千帆却又除却巫山不是云地,把世界呈现在屏幕上。还好,导演和编剧灵魂里依然栖息着老男孩,所以把内容和画面,营造出了适合的怀旧姿态。简洁平实,却又不吝细微处的张力表现。
看之前上网查过,听说这部电视剧原本因为tvb高层的争斗而遭雪藏,所幸在今年终于重见天日。也还好,没有因为商业的因素,而扼杀了那在利益的土壤之上所萌发的一点点观照理想的芽苗。
理想,这个词或许第一次在tvb的电视剧里出现。出现得如此漫不经心却又石破天惊,这样的写意淡然足以震惊每一个带着戏谑和消遣心态来看肥皂剧的人。但是,理想这东西,在很多人看来,相较于生活而言,实在太过复杂,复杂得不懂抑或不敢用心去消化,于是,收视率低成了必然。或许正如编剧周旭明自己所说,观众不愿在戏剧里看到生活。他们喜欢打了,吵了,就一个结果。也于是,理想最终还是被另外的因素扼杀了。
就像剧中玩摇滚的四个大男孩,还有痴痴喜欢摇滚的小女孩,他们同样不能坚持理想,贯彻信仰,毕竟还是屈从于生活的残忍和强硬。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可惜,从年少轻狂走到沉稳冷静,在生活的模子里不断被浇铸,每个曾经的孩子最终成了与初衷大相径庭的模样。以前的日子,海阔天空,每个角落都有熠熠光辉。现在,身体开始发胖,头发开始丝丝缕缕变白,开始遭遇中年危机,家庭困惑,伴侣出轨,孩子叛逆,柴米油盐,房租月供,金融海啸,车子抛锚,还有上下求索仍不可得的生存求解。在比理想更复杂的生活里,理想窒息了。
他们曾有的共同理想,是摇滚。摇滚这两个字,一向令人感觉深奥。而编剧借剧里的老DJ之口如是解释:摇滚是,独立的精神,抗拒建制,爱,自由,勇往直前。这些多么美而久违的字眼。史铁生形容过摇滚,“灵魂一到人间便被囚入有限的躯体,那灵魂原本就是多少梦想的埋藏,那躯体原本就是多少欲望的储备。”“那震耳欲聋的摇滚并不是要你听,而是要你看。看这美丽的有形多么辉煌,看这无形的本能多么不可阻挡。”所以,摇滚是一个出口,一个欲望和梦想被压抑被刺激得终可逃脱和发泄的出口。是一种信念,坚信自己可以逃避规则掌握自我逃出生天直上云霄的飞扬信念。而摇滚又仅仅是一个幻梦,一个寄托了对未来对生命的美好追求和探问的幻梦。
梦会灭。女主角说,活着,要保持自我越来越难了。女主角喜欢的老DJ说,越来越少人听摇滚。更多人听流行和抒情。或者因为在时代的眼睛里,摇滚太叛逆和不理智,抒情和爵士更温存更符合人间烟火味。这好比每一个生活着的我们,总是习惯在流俗的常态里醉生梦死,而没有精力去营造去建设去创立。更何况,摇滚,只适合年轻。那些步入中年而玩摇滚的人,完全是呆在理想的茧子里作茧自缚的异类。剧里那个到底好和坏都不肯彻底的鼓佬,那个明明决定不择手段谋取利益却依然弹回贝斯的黑仔,那个用失忆来欺骗自己人性本善却始终骗不过的的ronnie,那个特立独行的女主角叶梓恩,那个坚持自我而失去工作的老DJ,甚至于那个疯疯癫癫不懂世态冷暖的老萝莉翁卓桐,他们都是这样的人。爱理想,爱自由,爱真实,不被理解。不被赞同。不被认可。那一点点理想的温度,这样难以企及。
如此看来,那贯穿全剧的Beyond的《不再犹豫》是巨大的反讽。“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问句天几高心中志比天更高,自信打不死的心态活到老,oh…我有我心底故事,亲手写上每段,得失乐与悲与梦儿,oh…纵有创伤不退避,梦想有日达成,找到心底梦想的世界,终可见。”这些曾让人热血沸腾的词句,似乎要撕开一切美的好的的假象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
只是,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得老去?为什么得学会屈从?为什么生命变得越来越浮躁?为什么时代在慢慢老去?为什么,摇滚必死?那个代表了所有人理想的家明,在纯净的雪山上被三个好友生生吞食,为什么,每个曾经的理想主义者,要吃掉自己的理想?
我们没有答案。而导演和编剧,他们也没有答案。所以才有了那一句,Thecityisdying。
也所以,这部被批拖沓,太王家卫的剧集,淹没在那一堆高高耸立的精明,务实,理智,理性里。其他热热闹闹,风风火火的电视剧,依旧歌舞升平,花好月圆着。
可我依然从那些太拖沓,太过王家卫的情节里,听到了一些钝重的回响。那些伤感的声音,是一个时代的绝望和祷告。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那些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太过巨大,所以撞击在一起,把每个缓慢的画面,每一句平实的台词深深碾入心底,直至碾出血痕。这是一种刻骨的悲壮。是明知道路漫漫却不需求索而又必得前行的悲壮。就像我们看这部电视剧,已经可以预见它惨烈结局那般的伤感。
伤感过后,唯一遗憾的是,编剧也许依然矛盾,就像感慨着剧里内涵的我们。否则,他不会依然把一些tvb的套路和桥段掺杂进去。也否则,我们不会今天感触深思,明天依旧很现实地去活。有些矛盾似乎永远是不可调和的。有些梦似乎永远只能是梦。有些理想似乎永远只能悬挂在画框里挂在墙上看。在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里,伊西多拉似乎是一个隐喻。“在梦中的城市里,他正值青春,而到达伊西多拉城时,他已年老。广场上有一堵墙,老人们倚坐在那里看着过往的年轻人,他和这些老人并坐在一起。当初的欲望已是记忆。”我不知道,已经没空由看文艺片而只能由偶尔看到的香港电视剧来怀旧的自己,和那些表情麻木的很多人,是不是正在老去,或者,我们也正处于一个老去和即将死去的城市和年代里。而这,是趋势,不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