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

论儒家

軖床杂文2025-05-12 03:25:04
论《论语》的教育观我从小就从书上听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不过我对他的教育有许多疑问。“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一直强调学习啊,学了要复习啊。《列子》里有一个故事,子贡觉得读书累了,希望休息一下。
论《论语》的教育观
我从小就从书上听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不过我对他的教育有许多疑问。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他一直强调学习啊,学了要复习啊。《列子》里有一个故事,子贡觉得读书累了,希望休息一下。孔子便说:“赐啊,学习不能休息啊。”子贡问什么时候可以休息。孔子说“要到死了为止啊。”孔子又说:“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只说学习,没有说学了要怎么用。死了,学了又有什么用呢?闻道,难道只在表面上么?于是,中国人就有那么一个坏习惯,很会学习知识,但是不会用知识。知识不过是敲门砖,言行只停在口头上。
孔子是教育家,他教育别人,但是自己的做人却不敢恭维。孔子说“仁”,但是有一次鲁国发生了饥荒,子路就分粮食给饥民,孔子大大职指责了子路。子路问:“夫子不是讲究仁么?”孔子说:“这是君主干的事,不是你干的事。”可见他的“仁”是的统治阶级的利益上的。孔子说“孝”。一次宰予问孔子三年孝可不可以不守。孔子大骂宰予是不可雕的朽木,不能砌墙的粪土。但是自己呢,母亲死了,不还是照样去参加宴会,娶小妾么?看他的孝多么虚伪。孔子说“义”。孔子一直在季氏手下做事,季氏图谋不轨,孔子大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依旧在他的手下做事。叛臣杨虎叛乱,叛臣公山弗狃叛乱,都叫上孔子,孔子都心动了,还说什么自己可以出淤泥而不染。又有教无类,且看看《论语》这些记录:“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无攻人之恶。”“薄责与人”“无友不如己者”。
孔子的教育观,我们要科学的选取。
2012.10.16

论中国古代的“空谈”哲学
孔子一直说“礼礼礼”,但是有人问你懂军事吗?孔子说不会。有人一说先进的农业技术,孔子简直不屑和这些人同流和污了,大骂小人。圣人们这样了,于是后人也就这样了。
还有一些很可笑的人,公孙龙诡辩白马不是马,但是他的白马照样要交马税。在《盐铁论》中:一次文学和大夫辩论,讲到退敌之策,他们都反对筑城墙去抵抗匈奴,而认为应该用《诗》《书》去感化他们。在东汉末年,一个儒生向皇帝提出的破敌之策是叫一群人面对敌人一起朗诵《孝经》,宋代的理学家说安万世之业为己任,但是但宋神宗询问程颢安国之策时,他除了夸夸其谈外,讲不出一点对策。《阅微草堂笔记》里也记载一群有钱的“道学者”互相讨论仁义啊,爱人啊,但是门外却是遍野的白骨。
中国有很多的哲学名词,孟子所谓“浩然之气”,魏晋时的“有”“无”,宋代的“理”,到谭嗣同的“以太”,都是一些叫人半懂不懂的东西,这些人捡了几块烂骨头,贴上了自己的标签。纵观中国古代的思想史,有些东西实在时胡思乱想。孔子,孟子,董仲舒,张载,二程,朱熹,王守仁等人,号称大儒,但是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实在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南宋的叶适,陈亮大骂程朱之徒的思想都是空谈。历史学家何炳棣在读小学时,历史老师在课上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宋明两代之际死难之士特别多?”他回答道:“因为受了朱熹、王守仁的思想。”老师满意得点点头。各地的烈妇碑,也说着这些人的罪恶。这些“理”学家站着说话不腰疼,反而害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我在一次读书时,读到一句“中国更本没有哲学家,思想家。”我虽然不敢苟同,但也有一二分的道理。宇宙是我很向往的,公元二世纪,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1564年,布鲁诺提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687年,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1929年,哈勃理论问世。。。。但是中国的哲学家们对宇宙的认识呢?《周易》说:“生于阴阳二气。”《老子》说:“无名万物之始。”王允说“天地合气”,认为气是一切的起源。《太平经》说:“元气。”何晏、王弼认为天地始于“无”。向秀主张“有”。玄奘认为宇宙是“心”和“识”的幻影。柳宗元说宇宙是混沌的“元气”组成。刘禹锡认为天地有“形”有“色”,周敦颐认为宇宙是“无极生太极”,太极运动生了人类,而邵雍认为太极是不会动的。张载说“性”是宇宙的起源。王安石说“道”是始源。朱熹认为宇宙有“理”“气”太极是万物之理。陆九渊说宇宙是精神性的理,王守仁说宇宙本体是“道”,还是无方形的。。。。。他们没有探索精神,只知道胡说八道,而且还是理直气壮的。
有诗友问我:“你的词怎么那么婉约?大丈夫要为国家想啊。”很简单,我不喜欢空谈,而喜欢实际。
2012.10.16
请孔子走下神坛
我不反对孔子,我反对迷信。
梦霑轩
一、《论语》是本什么书
不错,请问《论语》是一本什么书?在早期,《论语》是被列为小经的,在唐朝,《论语》一直只被当成启蒙读物,但是到了宋朝朱熹把他列为《四书》后,《论语》便一下子成为经典了。《论语》一书,一般认为是曾子的弟子所编。但是没有认认真真得编纂,可见编《论语》的人并不重视这部书。其中杂乱无章,不得要领,更本就没有系统的思想体系,矛盾的地方也有很多,清代人焦循的《论语补疏》里指出:“不以诲人不倦自居”与“诲人不倦自居”;“以难为未仁”与“以难为仁”;“杀身成仁”与“以管仲不死为仁”;“君子贞而不谅”与“友友直友谅益矣”;“不以多学而识自任”与“以多学而识自任”;“君子有九思”与“所思无益”;“思而不学则殆”与“再斯可矣”;“上知下愚不移”与“有教无类”。李贽说《论语》:“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所以后人也就批判《论语》是孔子弟子的“破烂笔记”。我们捧读的经典,连作者都不知道,完整的思想体系也没有,其中语句重复、句子不祥、闲话很多的情况比比皆是,孔子的弟子们一定在天上笑我们呢。
二、孔子思想批判
大家津津乐道孔子的“有教无类”,但是并非对所有的人,首先,你要交得起学费,是一捆肉。我们看孔子的弟子,要不是贵族的后裔(曾子、颜渊),要么很有钱(子贡)。孔子的弟子,没有一个是下层百姓。而且,孔子还提出了“上知下愚”的天才论,他把人分等级,认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