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访的背后
上访,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将自己在当地没有获得解决的问题与矛盾,向上一级部门反映并要求获得解决的过程。这不属于法律程序,法律用词是上诉,是说个人对初级法庭的判决不服而向上级法庭要求重审的行为。因此,上访
上访,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将自己在当地没有获得解决的问题与矛盾,向上一级部门反映并要求获得解决的过程。这不属于法律程序,法律用词是上诉,是说个人对初级法庭的判决不服而向上级法庭要求重审的行为。因此,上访的内容虽然繁多,包含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它们统统不属于法律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上访,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而且是现代的中国特色。
古代中国,也有类似情况,如“告御状”,可那是告状,属法律内的东西。下层官员错判了,没办法了,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怎么办?告到皇帝那里去吧,到那儿就到头了,再解决不了,任命吧。那叫“告御状”,和上访还不太一样。
比如,某村村官,私自将村里的土地出售给某企业,获得不小的一笔现金。按理,这钱是村民集体共有的,人人应该有份。可是,村官却将它给私分了,其他村民只喝点汤,还没什么油水。你说气人吧!怎么办?告,没有证据;打,打不过;气还总不消,好了,那就上访。这是一类。还有的,起先属于法律内的问题,后来,人们不相信法能够解决问题了,于是便不告了,改为上访。还拿上例为例,土地卖了,村民没得到钱,地也没了,怎么办?告吧。于是,告到乡、告到县、告到市……,怎么样?法律程序漫长,调查取证繁复,村民生活急迫。一琢磨,拉倒,还是上访吧。还有的,上面两种类型都不是,随便举个例子说吧,比如某村村官,自己就是个称霸一方的黑道人物,不知道怎么当上了一村之长。你想想,这样的人当了官,还有老百姓的好吗?告,上哪儿告?上上下下,都是老大的哥们,告不倒他反落个一身病,谁敢!不告,这口气难咽。于是,上访。老百姓只知道,这还是共产党的天下呢!……,唉,这上访的类型和种类,真是林林总总,无所不包,说不尽、道不明。前几日,《联合早报》网关于深圳发布惩治“非正常上访”的“通知”发了一篇报导,其中有句“2004年,中国国家信访局曾经公布,每年的上访案件达到1000万起……”。天!这个数据可真够吓人的了!试想,中国现有13亿人,只是130个1000万。如果这个数据属实,好家伙,平均每130个中国人,每年就要摊上一件案子!
这么多的上访案例,都是些什么事儿啊?除了经办人,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我非常清楚的一点,就是,每一件案件,一定在其背后隐含着一个会使人落泪的故事,不论这个故事属于哪一类;我另外还非常清楚的一点,就是,每一件案件的背后,都隐藏着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都呈现着刀光血影。有评论说,某些基层千方百计地阻挠人民上访的根本原因,在于对政绩的考量。我说,非仅此也,这里有着残酷的战争呢!试想,如果上访者不成功,他将会有何种下场?打击、报复、监禁、流亡、甚至会有生命之虞;而另一方呢,如果对方上访成功,自己也将会遭遇停职、处分、双规、甚至被起诉的危险。
1000万起案件,1000万个故事!
如果美国的那位天才作家谢尔顿还在,而且能够来这里呆上几年,我猜,有这么多的素材,可以成就他写出多少部惊心动魄的探案故事啊!
但是我情愿少看、或不看这类故事,也但愿这样的事少点发生,或者干脆就不再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