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平生不喜杜诗,觉得老杜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读来不乐。看人家小杜,多么潇洒:“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清丽景,婉约词,读来令人心旌荡漾。所以手中虽有一本杜甫
平生不喜杜诗,觉得老杜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读来不乐。看人家小杜,多么潇洒:“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清丽景,婉约词,读来令人心旌荡漾。所以手中虽有一本杜甫诗选,只是压在书堆里,几乎不读。最近,突然对诗词有了兴趣,杜甫诗选也被翻了出来备用。“十一”有暇,读了几天杜选,才觉得老杜的确了得,名下不虚。以前读诗纯是为了消遣,愁眉苦脸的诗当然不爱看,现在想知道什么是好诗,什么是伟大的诗篇,情况就不同了。伟大的诗篇是不能用美这个轻飘飘的字眼指称的。伟大的人不是美人,伟大的诗篇不是美文。如今人们抽空读诗多半是为了排遣紧张情绪,只想从诗中寻找轻松的美感,忘记了我们还有仰慕崇高的本能。美与崇高或许相通,但还有区别。轻飘飘的物件是不能让我们仰慕的,伟大的诗篇也未必能给予我们快感,它给予我们的往往是一些沉重的情感,我们与它一起悲哀,与它一起痛苦,与它一起愤慨。伟大的诗篇深入内心,与我们的灵魂、我们的信仰共鸣。人体内有一根脊柱,依靠它站立行走,人的精神也应该有一根支柱,一根摧不垮、压不弯,永远直立于世的精神支柱——那就是信仰。快感易逝,信仰不朽。
杜诗就是这种伟大的诗篇。诗人在穷途中高吟,在饥饿里奋笔。他从命运的浮沉中,觉察到时局的险恶,他把个人的不幸,转化为对众生的关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丈夫气概,巍然可观。杜诗是对生命的沉思,是对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开拓,杜诗是哲人之诗。读其诗可见其坎坷生路与浩然正气。人生于世,除了不可避免的生与死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请读杜诗吧,那些沉甸甸的诗句就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助我们构筑自身的精神支柱的。
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杜甫与高适、薛据、岑参、储光羲登长安慈恩寺塔(今西安市大雁塔),五人各做诗一首。杜甫诗即《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全文为:
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收。仰穿龙蛇窟,始出枝撑幽。
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此诗为五言古诗,二十四句,分三段。前八句写登塔经过,中八句写登塔所见,后八句写登塔所思,为全诗重心。
第一段着重写登塔感触。首二句描述塔的外观,末二句写登塔,简捷明了。中四句写感触。孔子云,君子登高必赋。取其站得高,看得远,思亦深之意。①杜甫虽一介布衣,但君子之风,穷且愈坚。此时站在首都制高点上,随之而来的则是忧国忧民的一腔忧虑。时值盛唐,歌舞升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似乎无须操心,人们忧虑的只是个人的境遇,于是多从道佛两家寻找寄托,以旷达的情怀,淡化心中的不平。独善其身,固属高节,而杜甫却感到国家正处于危难的边缘,为此忧心忡忡。七级浮屠,象征一种凝聚力,它所以珍贵,是因为国家、民族的凝聚力正在消退。这段诗句渲染了忧伤的气氛,为第三段伏笔。第二段前四句为所见天象,节令以天象为根据,亦属天象。这四句并不奇特,但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表现了杜甫的风格:老老实实做人,规规矩距做诗。其中羲和、少昊是上古人物,以与第三段虞舜等人物衔接。鞭、行有提醒读者注意时间的推移,引导有关将来的推测。秦山忽破碎,是颇为大胆的警句。秦岭诸峰山势错杂,黄昏时分,视线不清,形象或有些许变幻,诗人因此推出秦山破碎的意象,寄托对唐王朝命运的担忧。以后三句连续描述辨物艰难,烘托忧虑气氛,象征形势险恶。
第三段单从字面上看,好象在讲述上古故事。其实联系当时的时政热点、社会风气,就可以看出本段旨在抨击时政,慨叹世风,实为全诗精华。因此,这段诗纯为寄托,以寄托述怀。“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虞舜实指唐太宗,舜死苍梧,葬九嶷。这里暗指唐太宗墓昭陵。唐人如在政事上怀忧积愤,常想起太宗昭陵。杜牧诗云“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即一例。面向昭陵,杜甫倾述着对时局与世风的忧虑。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相传周穆王到昆仑丘,与西王母饮于瑶池。由于李白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广为流传,瑶池已与杨贵妃关系密切。唐玄宗与杨贵妃每年十月于骊山温泉饮宴作乐,已为时政热点,无人不知。唐玄宗为临淄王时,一举敉平韦氏内乱,登基后任用姚崇、宋[王景],遂成开元之治。晚年看中寿王(玄宗宠妃武惠妃所出)王妃杨玉环,令其自乞作女官(女道士),潜内宫中,号太真。当年骆宾王曾指斥武氏“陷吾君于聚[上鹿下匕]”(《讨武[上明下空]檄》),不意玄宗又蹈覆辙。太真丰艳,晓音律,性警颍,善承上意。入宫不到一年,宠遇如惠妃,宫中仪体一如皇后。为人妒悍,两度被玄宗休弃,却喜吉星高照,皆复圆如初。太真行为放荡,李白讥之为“彼妇人之淫昏,不如鹑之奔奔”②。太真有一义子,名安禄山。天宝十载禄山生日,太真于禁中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抬之,洗儿三日。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玄宗或从旁观之,甚喜。杜牧《过华清宫》专咏李杨骊山宴饮,“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极言骊山行宫之锦绣盛大和妃子的娇贵。过去我一直以为是婉约诗的典型,原来是小杜刻薄之笔。成语有千金难买美人笑,人家褒姒,千军万马狼狈而来,方得一笑,妃子一匹马就逗乐了,足见其不值③。天宝四载册太真为贵妃,从兄杨[金舌]为殿中少监,,杨[金奇]为驸马都尉,尚太华公主(武惠妃女),后又封贵妃三姐妹为韩国、虢国、秦国夫人。从祖兄杨钊(后改名国忠),不学无行,为宗党所鄙,从军于蜀。太真走红,钊为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看中,赠万缗蜀货,钊遍赂诸妹,既为章仇办事,又挤身杨氏亲党。因善樗蒲(掷色子)得与玄宗亲近。再与奸相李林甫勾结,穷刮民财,迭兴大狱,以此阴功,平步青云,直至宰相。杨氏五家④权倾中外,凡有请托,府县承迎峻于制敕(比圣旨还管用)。四方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