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凡中追求卓越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追求和伸展;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无畏的奉献。他,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自90年大学毕业走上线路工作岗位,弹指一挥,十几年的光阴,酸、甜、苦、乐就都
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追求和伸展;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无畏的奉献。他,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自90年大学毕业走上线路工作岗位,弹指一挥,十几年的光阴,酸、甜、苦、乐就都交给了铁塔与银线。回首近二十载漫长的岁月,他没有如数家珍历数自己的荣誉和奖章,也没有滔滔不绝的言辞和表白,一副淡泊名利、从容谦和的神态,谈吐中带着睿智与诙谐,举止中不乏干练与雷厉风行。这让我们更加迫切地想领略他的那片驰骋天地,时光倒流,一路艰辛纷至沓来……(一)披荆斩棘,他迈着坚实的步伐踏歌而来
一九九○年,走出校园的邹劭峰带着蓬勃的热情进入线路工区。从九○年到九六,他先后从事工区的计算机开发应用,科技档案资料管理、输电线路的运行、维修、线损、防污、绝缘监督、带电作业、可靠性统计等工作。其间,作为当时生技股的微机开发应用及科技档案专责人,他在刻苦努力熟悉输电线路专业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工区尚未开始使用的计算机,把工区仅有而未开箱的第一台计算机应用起来,使办公刻蜡板打字变为计算机打字。编排文件,引进应用了微机核算工资系统,大胆尝试了利用数据库进行缺陷统计的较先进管理,使工区的现代化管理开始迈出极为重要的一步。同时,利用科技档案管理的便利条件,翻阅了大量的输电线路设计图纸,并及时向师傅和书本请教不懂的问题,使输电线路专业理论知识有了长足的了解。
一九九二年六月,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动,邹劭峰任运行专责一职。为了弥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他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加班加点努力工作。为把12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维护好,他重新设计了缺陷管理闭环流通程序,在五万分之一地图上制作了标准的输电线路路径图,修编了《110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制订了具体执行的季节性检查、巡视计划等方案。为了搞好每一年度的春检,他不辞劳苦,起早贪黑,编写工区《春季安全大检查组织、技术、安全措施》,承担工区停电、带电工作票签发,一个春检下来签发约一百五十余张工作票,张张正确,停送电联系也从未发生失误。为此,他连续三年被工区评为春检特等功获得者和工作票签发、执行优胜个人。一九九三年邹劭峰利用懂计算机知识的优势,研究了220kV保原线微气象区微风常年引起导线振动,导线金具损坏的基理,摸清了导线振动的频率,并制订了防止导线振动的多频率防振锤,该《220kV保原线摩天岭风振区风振研究》成果获山西省电力公司科技成果三等奖。一九九四年面对220kV保原线羊角型耐张塔风偏连续4次掉闸的现象,邹劭峰首次开始了对设备改造的分析研究,利用春检停电机会,把自己亲手设计、绘制的重锤加装在耐张跳线串上,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为此在今后几年内,应用此方案改造了全线所有耐张跳线串,确保了改造后再未发生一起类似的设备掉闸事故。之后他撰写的《220kV保原线羊角型耐张塔中相跳线风偏改造浅析》在山西省供用电专业委员会输电协会第七届年会上发表,并获得优秀论文三等奖。
一九九六年元月,原线路工区一分为二,邹劭峰被分配到忻州供电分公司超高压输电工区(现输电一工区,为条理清晰,后文统称“输电一工区”),专门从事220kV和500kV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自此,他由运行专责工程师转岗为检修专责工程师,并兼工区培训员。新的岗位对他又是一次新的考验和挑战,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工作空间。为此,他不顾艰辛,努力冲在检修管理和工作现场的最前沿。一九九六年七月,大雨连绵不断,220kV原赵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55#(ZG4)带拉线砼杆拉线盘被冲出移位,砼杆严重倾斜,造成山西省北中部的主动脉输电线路被迫停运。由此,他参加近一个月的防汛抗洪抢险,恢复设备抢修。在输电设备抢修过程中,他和工区技术人员设计了跨越河床运送抢修人员物资的简易缆车,并和大家一块昼夜奋战在抢险的工作现场。为了避免洪水的再次袭击,一九九六年下半年至一九九七年上半年,他同工区其他技术人员多次勘测现场,分析设计,成功地在高水位的沼泽地里先后完成了重力式基础的浇制和灌注桩基础的施工。在重力式基础施工中,为挡住高水位而无法挖基础坑,采用了制作档板,用潜水泵同时抽水的新工艺进行施工;为挡住挖坑中边坡滑落,采用了逐渐下档板支撑落土的办法。
一九九七年是输电一工区检修输电线路工作较为繁忙的一年,作为检修专责工程师,为了把每一个检修项目作细作实,邹劭峰加班加点忙碌在设备改造的设计案头、施工现场。三月,在220kV原赵线55#塔率先在全省实施了人工整体移塔技术,邹劭峰协同伙伴分析计算,采用了新、旧基之间垫枕木,铺道轨,33m呼称高的铁塔打临时施工拉线,导、地线悬垂串挂滑车,利用两部大型电动液压千斤逐渐抬高铁塔,平移铁塔,使8。173m移铁塔只用了6个小时,加上调线,附件安装等工作仅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首次人工整体移铁塔。此项目的开展,在全省同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许多单位来访学习,寻求作业技术,为设备改造开拓了一个发展空间。由此,邹劭峰执笔撰写的《人工整体移塔技术研究》论文被一九九七年《山西省电机工程学会供用电专业委员会输电分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所吸纳,并被日后忻州地区科委、经委、科协联合评为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由于220kV原赵线55#的改迁,使原来的ZG4-26。5杆改为ZM2K-33跨越塔,造成55#塔小号侧导线升高,54#杆导线横线路方向风偏间隙不足。为此,他作为当时的主要设计人,进行了分析验算,把54#(ZG1杆)中导线单悬垂串改为V型串,并加配了经验算符合要求的重锤,制作了与横担连接的专用支撑架和卡子,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由此,他又执笔撰写的《220kV原赵线54#杆导线风偏改造分析》论文,在一九九八年第一期《线路通讯》上发表。从此后,此方案多次应用于解决导线上拔的改造施工中,均取得了稳定的运行效果。
四月底,500kV神侯Ⅱ回线(98年前称谓“500kV神侯线”)51#(ZB1)塔因风偏导线对塔臂发生放电现象。在故障巡视过程中,他们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