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老周
清明节前的一个早上,我刚刚起床,忽然接到一位从前学生的电话,她说,他们昔日的班主任周老师,不幸去世了。我大惊,忙追问详情,可她也不太清楚,只说是突发心肌梗塞,享年六十七岁。我一时百感交集。周老师是我当
清明节前的一个早上,我刚刚起床,忽然接到一位从前学生的电话,她说,他们昔日的班主任周老师,不幸去世了。我大惊,忙追问详情,可她也不太清楚,只说是突发心肌梗塞,享年六十七岁。我一时百感交集。周老师是我当年在乡下教书时的老同事,也是我当时最好的朋友。初见他时,大约三十多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人如其名,长得相貌堂堂,端正大气,是一位标准的老师形象。他教语文课,其实自己的学历并不高,只是文革前的初中毕业生,但能力很强。开始在本村小学当民办老师,后来参加了县教师培训班学习,在结业的时候,指导老师给了他四个字的评语:可教高中。于是,他便顺利转为了公办,并立即调到了中学来任教。
我就是那时候大学毕业分配到那所中学,与老周的人生轨迹产生了交集。当时我还不到二十,完全是个啥也不懂的毛头小子,但老周对我很和善友好,从工作上和生活上多方关照。那些年,正是全国大力抓教育、重人才的黄金时期,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也非常高,在全县都是名列前茅、甚至数一数二的,有不少外乡和外县的学生慕名而来。周老师几乎每年都担任班主任,因为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教学效果,他的班上总聚集着很多这样的学生,所以大家开玩笑地称他的班为“高干子弟”班,前面那位给我打电话报信的学生,就来自县城。
最令我感动的是,就在这种非常看重成绩的氛围下,作为班主任,他一次次选择了毫无教学经验的我和他搭档,当然我也竭尽全力,没有给他拖后腿。渐渐地,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
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班上的学生情况,分析他最得意的“五虎上将”,他也会给我一些教学上的建议。我们也常常一起谈诗论文,甚至合作发表过一遍小小说。有一次,记得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他向我说找不到合适的作文题目,我望着墙上挂着的林青霞照片,灵机一动,就以这照片的配诗“东方风来满眼春”为题吧。但是,那些可怜的初中生根本理解不了这句诗的意境,作文的效果可想而知,后来这篇作文还是我帮助批改,收拾的残局。
闲暇时,我们会一起在学校周围的田埂上散步,也偶尔去旁边的小酒馆聚餐。说到喝酒,他的酒量并不大,起码不如我,但却喜欢自诩为我的师傅。遇到比较大需要斗酒的场合,他总会推我出马:来,你们先过了我徒弟这一关。也没错,人生中最早的几餐酒,我大多都是和他一起喝的。
老周是本乡人,家离学校也不过几里地,但他除了休息日从不回家。他妻子身材瘦小,却十分能干,上有公公婆婆,下有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但她把家里操持得井井有条,根本不要老周分心。我去过他家好几次,每次都招待得十分热情周到。记得那时他家的堂屋里,挂着一块漂亮的匾额,那是老周的学生们集体送的。我觉得,这是对一位教师至高的评价,让年轻的我,心中钦佩和羡慕不已。
那一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出门旅游,在几天时间里,我俩一直形影不离,游黄鹤楼,拜归元寺,登岳阳楼,观大千世界,发思古之幽情,好不轻松惬意。因为担心他从未出过远门,过马路时,我都一直牵着他的衣袖。武汉长江大桥上,我俩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那好像是我们唯一的合影。
几年后我调走了,老周则一直在那里干到退休,我们只是偶有联系。后来,听说他妻子身染沉疴,竟至一病不起,我也很久才知道。再后来,因为他儿子在外做生意赚了些钱,在县城里买了一套电梯房,老周便搬到城里,照顾几个孙辈。他一直没有再娶,就一个人给孩子们做饭,接送他们上学,空闲时也在小区棋牌室里打打小麻将。这段时间,因为一些学生的邀请,我们倒是聚过几次,有一次饭后,我甚至驾车把他送到了他们小区,只是因为急着下午上班,没有上楼去他家坐坐,总想着以后还有机会,没想到竟成了永远的遗憾。其实我们两人的家就在一条大街上,直线距离不过一千多米。好朋友之间,平时还是要多走动,不然有一天就会走不动,甚至走不成了。唉,多么痛的领悟啊。
当天下午,我放下工作,约了几位昔日的同事,去了他乡下的老家吊唁。因为老周为人诚恳,德高望重,在当地颇有口碑,后事料理得很不错,更有他一群群的学生,从四面八方匆匆赶来,向他们敬爱的老师做最后的告别……
返程途中,我一遍遍痛惜,其实老周的身体一向很好,没什么大毛病,如果早点发现隐患,有所防备就好了。即使发病,如果家里有个大人,县城最好的两家医院不过在百米开外,抢救及时也应该没有大碍。只是这些假设都已经毫无意义,我的好朋友周老师,已经永远离开了这个正变得越来越美好的世界,但愿他去往的世界更加美好吧!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在他乡(七)
下一篇:刹那的欢欣是一生的偿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