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怀落寂

感怀落寂

族权散文2025-03-21 16:25:40
一直以来,心情是如此的错综复杂和纷扰,如此的深沉痛苦和衔冤憋屈浸恨,心仿佛掉进了冰窟,冰凉而切齿的在感觉一种说不出的痛,因此也一度停笔荒写,一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遭遇,终于让我不在相信世间万物的单纯善
一直以来,心情是如此的错综复杂和纷扰,如此的深沉痛苦和衔冤憋屈浸恨,心仿佛掉进了冰窟,冰凉而切齿的在感觉一种说不出的痛,因此也一度停笔荒写,一件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遭遇,终于让我不在相信世间万物的单纯善良正义美好,因此对一切事物的描绘雕刻和抒写也觉得枉然和无据可循,心中那个十全十美的原始天平被覆盖和打倒,不仅苍凉自问:写文为谁,为谁作文,文为何物,何物为文,我为何人,何人为我,又为何而作文?……
在沉寂了三个冬天之后,心终于又在感怀身边这个漂零的世界,又不自觉地提起了这杆沉重的笔,思绪翻滚,心怀澎湃,觉得又想于无声处为文。在这个深沉寂静而漫长的冬夜。
年年岁岁春华秋实寒来暑往,最期待的是春天,最愿意重复的是新春开始的感觉——这里所谓的“新春”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立春这个节气,并非初夕和每年正月初一时的春节,听西风走远春天走近,看春暖花开,听莺歌燕舞,看碧草青青纤纤抽蕊增叶,看春雨淅沥湿润万物悄酥无声,让人心中微笑,激动噙泪,让人挽起臂膊,想要建功立业,跃跃欲试。而寒暑易焉最发怵的是冬天,因为冬天代表着枯萎、死亡和休眠,代表着岁尾和结束,代表着休闲和生变,尤其是严冬时分,更是锣鼓喧天,世俗高亢,儿女亲家订配频繁杯筹交错,结婚点礼彼彼皆是。我想我是一点都不羡慕他们这些繁文缛节和世俗之举的。若是在乎,也成不了今天这个局面,也断走不到今天这个地步,对于世俗婚姻婚礼天生有一种抵触情绪。世人都把婚姻说和看成终身大事,把婚姻看成一生中最大的事,无论男女,在他们看来好像除了此事其它的事就都不重要和不太重要。我则不然,与世人之间发生了蜕变,推想,皆因还有大过婚姻的事业理想和追求,皆因婚姻是个缘分问题,是不能凑合与强求的。倘若两人并不相爱投缘而硬要把其撮合成夫妻,难道锣鼓吹得越响就越幸福吗?
昨天我收到了两条短信,我的发小姗和我的大学同学婧,同时要结婚了,令我奇怪的是,她们一个在天南一个在海北且互不相识,却选择了在同一天结婚,不知是巧合,还是她们都相中了同一个日子,还是老天在拿这最后两人的归宁和飞走而嘲笑提醒我——目前你所认识的人中可没有比肩的了?
姗,是我在故乡一块长大的发小。她的婚事让我想起了我们在故乡念小学时的那段往事儿。在故乡我和姗是邻居,每天都一块上学一块玩,形影不离。可就在我们念小学六年级的那年冬天,我们身边出了许多奇怪和我们那个年龄段所不能理解的事儿,我们班年长两岁学习成绩不佳或留过几年级的高个大同学,陆陆续续地相继开始退学,没有多长时间,便出现了溃不成军和人去楼空的局面……
后来才恍恍惚惚地知道,是那些媒妁们干的好事,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每到冬天没事可干时,他们便东蹿西跳,以说媒为业,把张家的女儿说给李家,又把李家的女儿说给王家,天天如此,月月年年,代代如是。可为什么每到冬天就大肆兴媒了呢,原因是平时被说媒的人家都忙,那些媒妁虽好吃懒做有的是大把的空闲,可他们找不到孩子的家长。所以他们就三五成群地天天在学校门口转悠,寻找目标,一天到晚都在算计,谁家有几个孩子,都多大了,模样怎样,订了人家没有,谁家的孩子又退了婚事……
故乡还有一个坏毛病和弊端,那就是被说媒的孩子的年龄,日渐缩小,最后竟连还在读书的少年小同学的高年级班也不放过。本来书读的好好的,可周围的同学一个个相继辍学,起始只因是那些媒妁作祟,后来才知道他们只是外因是表面现象,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些学生家长和父母。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父母目光短浅,没有把子女培养成才的愿望,只想让他们的孩子早早辍学,减轻负担帮助家里干活。之于男孩子是要干活挣钱准备盖房子和取媳妇,女孩子便要深居简出学针线做嫁妆为出阁做准备。我们的左一张桌子右一张桌子陆续空了,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如此辍学成风,老师们的情绪也变得消沉和哀伤,黑压压的一个班最后只剩下寥寥的几人、几十人,身在其中小小少年的我也倍感凄伤,好像我的同生们被一阵狂风卷走吃掉了一样,在这阵风的影响下姗也退学了,我整天一个人呆坐着对着窗子发呆,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无心再像以前一样全神贯注地发愤读书,教我们的老师上课也是如此,很低调,不去调动也调动不起班里几个受伤和病态心理学生的气氛。又正逢严冬,学校里的条件很恶劣,没有生火,门也破了几道缝,窗户的玻璃坏了一半以上,反正全用塑料布订上,黑乎乎倒是占了,可是并不抗寒,教室里还是很冷,远望那空旷的操场,落叶片片厚厚堆积,阴暗清冷,天低如树,一段时日之后,我也心生陡变蒙了辍学之念(可终因父母思想进步没有“跟风”而成),觉得他们一个个搬起凳子告别教室的动作是一种解脱和潇洒,的确,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反思,作为那个时候的学生和老师,条件艰苦,学习的套路枯燥沉闷,加上乡村那股子愚蠢野蛮成风并占据主导地位的画地为牢的辍学风,男生要早年娶妻生子传宗接代续香火,女生识得两个字认识自己的名子就行,以致学生大片流失。的确,作为教师你们不去挽留和说教,即使去你们又拿什么去说呢?恶劣寒冷的教室,陈旧待更的令人生烦的教案?我们那一班那一届辍学的学生达到一二十名,只有两个人不是出于以上的原因:一个是苏阳,是家里过于贫寒,阿爸又身患绝症,已经拿不出一分钱,上面的姐姐哥哥又多;一个是姗,是阿妈多病新添的弟弟又无人照顾,阿爸又在外地工作,没办法她阿爸的意思是先让她休学两年,她阿妈的意思却是让她像那些媒妁倡导的那样,男盖房子女学绣红,了此一生。
打小,姗和我就是懂事的孩子,就属于有自省力的人,能够自觉地认识社会并选择是否追随和保持一致,有初步的判断和善恶,以大人和群众的言行即世俗规矩为标准要求和塑造自己。可是多少年来才发现,那是一种怎样的自觉和自省啊?在一个学童还没有真正的是非观念的时候,去洞悉和依靠顺迎一个落后的局部环境,该是怎样一个可怕而毁灭性的下场?在哪里受教育,受什么样的教育,所受的教育怎么样,这种儿时的启蒙教育以后会对一个人的一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是促进还是阻碍?我们那些孩子都被自己落后的出生地域、当时祖国落后的教育和我们的父母给耽误了,这简直就是上天对我们一连串致命的安排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