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遗物

父亲的遗物

遵禀散文2025-08-26 03:31:25
父亲去世已经三年,因是脑出血突然离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以继承的遗产,前几日回家,我找到两本笔记本,是父亲最后几年偶然记下的,一本是家族的家谱,一本是摘录的文字,仔细阅读,觉得颇有价值
父亲去世已经三年,因是脑出血突然离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也没有留下什么可以继承的遗产,前几日回家,我找到两本笔记本,是父亲最后几年偶然记下的,一本是家族的家谱,一本是摘录的文字,仔细阅读,觉得颇有价值,比留下物质财富更宝贵。
自古以来,国有史,地方有志,家有谱,记载着国家、地方、家族的发展轨迹,家谱是一个家族发展的见证,也是人了解祖先的窗口,其意义十分深远,都说“水有源,树有根”,任何人都不能脱离家庭而存在,也不可能忘记自己的家乡,父亲是一个有偏瘫的人,能在有生之年抄录到我们这代的家谱,可见他的心目中对家族的重视程度,也是一个乡村文化人用自己的方式给地方宗族留下可以追寻的精神家园。
父亲的一本笔记上,是抄录的是《千字文》和历代名人治家格言,是用钢笔中的行书写的,页面整洁,字迹飘逸,丝毫不象是一个有病的人写的,体现出父亲的气质与风度,从中也体现父亲对家庭的热爱。父亲是一个节俭勤劳的人,退休后,早起打扫院阶,烧火做饭,放猪喂猪,看书写字,一天过得稳稳当当,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从来也没有让家里过到窘迫的地步。我想是父亲是在实践着他抄录的治家格言,从来没有改变过。
父亲是一个接受过旧学又上过新中国的师范的乡村教师,在我们当地,是很有文化的人,尽管在从教的三十年里,父亲也经历过许多挫折,有过被打失去耳聪的痛苦,也有患脑血栓而半边瘫的艰难,但父亲一直用所学的知识传递着对家乡的热爱,教书、帮人们写对联、收集文化资料等等,从来也没有虚度过青春年华,这一点是最可贵的。
父亲留下的,就是我要继承的,这是比金钱和物质更宝贵的遗产,将锲入我的心灵中。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