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鹤楼怀古

游黄鹤楼怀古

朋人散文2025-04-14 07:23:45
岳阳楼和滕王阁是中国的两大名楼。在众多的楼记阁序当中,脍炙人口,传之久远的当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王勃《滕王阁序》初唐四杰的王勃26岁逆水身亡,英年早逝,死前两个月写的千古绝唱,是他的绝笔,当年,他
岳阳楼和滕王阁是中国的两大名楼。
在众多的楼记阁序当中,脍炙人口,传之久远的当属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王勃《滕王阁序》初唐四杰的王勃26岁逆水身亡,英年早逝,死前两个月写的千古绝唱,是他的绝笔,当年,他在众多宾客中,倍感孤独寂寞,指引男觅,“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它乡之客”。当年的官僚们,在阁上畅序幽情,风光得意之时,王勃却立在一旁,独自品味着涩涩的悲苦,往事浮现在他堵塞脑海里,乾封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厚意被高宗怒诼出府,随即为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绿掠参军,因擅自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提次次的打击接踵而至,无奈是运不济。命涂多舛,终然有满腔报国只情,却无计可施。正如他在《滕王阁序》中写下“老当益壮,宁移白首只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他在失意而不矢志。倘若他都在失意之时心灰意冷,那还能有千古绝唱的问世。
而作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政途上同样失意,却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胸襟,为岳阳楼增添了一道文学亮丽的风景,至今不少文人骚客为了一睹岳阳楼那波澜壮阔,浩浩汤汤壮丽的场面,在楼阁上挥毫泼墨,畅序悠情。给岳阳楼在历史的定位上重新掀开了篇章。而他本人却郁郁不得志,可是他任然忧国忧民,发出了“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感叹。正所谓王者风范。
这两大名楼,无论在文学历史,还是在文化古籍上,都在中国的文化瑰宝占有一席之地。而作为四大名楼的黄鹤楼,可谓在中国文学历史的丝毫不亚于前两者,更可以说黄鹤楼的历史更加悠久,文化底韵更加深厚。并且在中国的文化内涵更加渊源流长,这是不能够否认的事实。
著名诗人李百曾在《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给那些离愁别恨,伤感离别的古今之人提供了素材。让那些离愁别序的感情得到完美的尽现。崔灏也登临黄鹤楼,写下了“故人已辞黄鹤去,此地空如黄鹤楼”“情川丽丽汉阳树”的佳句,令人心领神往,魂牵梦萦。还有诗人发出这样的赞叹,黄鹤楼乃人间仙楼,果不名不虚传。
上次,我和几个同学抱着对名楼的瞻仰之情,到那里去一睹它的风采,果然称得上奇观,当你走进正门的时候,你会看到一副硕大的牌匾,上联是“何时黄鹤归来,且自把金樽,看洲者千年芳草”下联是“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走进亭楼内,里面的布局充满着一股文化历史的气息,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韵气味。给人一中沁人心脾的感觉,好像是在浸润在古人诗词画轴当中。当你步入到大厅时,四周墙壁的诗文字画,还有许多文人的赞美书籍,摆布在堂中央。看起来叫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当你欣赏一首诗余情未尽的时候,就会被旁边的墨画吸引过去,深怕突然一下这些文化奇葩在眼前转瞬即逝。看着这些诗画的同时,好象一股暖流在心底流湍,让人心情澎湃,激动不已。我不禁发出了“黄山归来不看山,黄鹤归来不看楼”的感慨。参观了大厅之后,于是登上楼顶收览长江的景色,湖面以及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一览无余。难怪许多任人志士喜欢登楼赋诗,因为他们为了寄情于山水之间,抒发自己的情怀。这次黄鹤楼之游给了我视觉的享受,还给了我一餐文学的圣宴,让我终生难忘。

但愿每一个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旅行家,都到湖北武昌黄鹤楼来,一睹黄鹤楼“何时黄鹤重来,且字把金樽,看洲者千年芳草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的风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