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缘自不平等

不平等缘自不平等

三贞九烈杂文2025-04-06 02:30:15
儿时小孩子打架,那些身强力壮“能征惯战”的,将人打翻在地之后,往往骑在后者身上,得意扬扬地大声喝问:“服不服?”后者无力武力对抗,自然答道:“服了。”前者意犹未尽,继续穷追猛打:“心服还是口服?”被骑
儿时小孩子打架,那些身强力壮“能征惯战”的,将人打翻在地之后,往往骑在后者身上,得意扬扬地大声喝问:“服不服?”后者无力武力对抗,自然答道:“服了。”前者意犹未尽,继续穷追猛打:“心服还是口服?”被骑在身下的滋味毕竟不好受,为了赶紧摆脱窘境,后者只好答道:“心服。”一场战争由此方告结束。
受人欺负,自然不会“心服”,实不“心服”却强说“心服”,就在于没有一个力量为“不心服”撑腰。
小孩子受了欺负,虽然可以向对方家长告状,但通常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一来,爱欺负人的孩子,一般已经“成了性”,家长暴揍一顿,也仍是“本性”难改,况且家长也不能整天盯着孩子,随时加以遏制。二来,有些家长秉持纵容态度,打心眼里认为:“男孩子淘气些好,免得受欺负。”对于受欺负孩子的告状,处理起来便往往轻描淡写。也不乏不讲理的家长,说得出“你不惹他,他会平白无故地打你?”之类的混帐话。碰上这样的家长,除了骂其子几句“有人养活没人教育”之外,却也没什么法子。
孩童的际遇,折射出的却是社会现实。
漫长的封建社会,是由等级制度构筑的集体,所谓的“集体主义”文化。落在实处则是“五伦”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五伦中,只有“朋友”一伦是平等的,衍生出的准则是“哥们儿义气”,双方讲究一个“义”字,以《三国演义》中的“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最为经典。其余的四伦,都是不平等关系,其上是套着“三纲”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至于兄弟一伦,则是“长兄如父”的,在皇室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太子”是凌驾于“诸皇子”之上的。因此,“三纲”之上完全可以加上“兄为弟纲”,凑成“四纲”,以对应四伦。
封建社会的“王法”,保护的正是“五伦”关系,而不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个体。好像是清代,有这么一个案例:兄弟二人打架,兄长下的是狠手,弟弟本能地抵挡,不料用手一推,恰使兄长一头撞在石头上,当场身亡。到了官府,结果弟弟以“弑兄”之罪,被判处了死刑。
可见,在封建社会,每个人因地位不同,“宿命”也就不同,处境是不平等的。尊贵的一方受到纵容,卑微的一方则“动辄得咎”。不仅“谋逆”是“十恶”之首,出于自卫而误伤了兄长,也是要砍头的。
时至今日,虽然有了现代法律,但传统的惯性依旧强劲。仍然讲究“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混迹于社会之中,往往有法不依,转而依靠“关系”。时人总结出了“四大铁”关系:“同过窗的,扛过枪的;分过赃的,嫖过娼的。”有了“四大铁”关系之一种,办起事情来就会竭尽全力,几乎是无事不成的。
民间语言历来是极具穿透力的。“四大铁”关系总结得极其精辟。前两者:同学(尤其指大学同学,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的,往往有一定的地位,办事能力强)与战友,是青年时期在没有利害冲突的情况下,结成的友谊,属于君子之交,最为珍贵。后两者,则是一起干过见不得人的勾当,关系之铁,是由于互相攥有对方的把柄,属于“恐怖平衡”,可谓是“一荣具荣,一损具损”,情势所迫,关系不能不铁。
“四大铁”关系的排序,还是很有文化特色,顾及了“美丑”的。实际上,论起办事效率来,属君子之交的前“两铁”,由于双方珍惜情意,是严守着“不使对方为难,不影响对方前程”这道底线的。而后“两铁”,则不免胁迫意味,交办的事情是要办成的,是顾不了太多的,否则极易被疑为不尽力。因此,如果从功用角度出发,“四大铁”排列的次序,当倒过来,成为“嫖过娼的,分过赃的;扛过枪的,同过窗的”。
眼下办事,小到发表一篇文章,大到谋个一官半职的,往往找关系更为稳妥。足见传统的韧性。即使目前最为公平的、只拿分数说话的高考中考,溯起源来,却也是科举考试的延续。有鉴于此,笔者才写了《男人没有好东西》《红颜薄命》等文章,旨在揭示这样的道理:地位的不平等,是不能寄希望以“情”作为砝码来弭平的。只有地位平等了,才会有真正的“情”出现,否则,任何的“情”,都是带有功利性的。作为天伦的“父子之情”,功能尚且是“养儿防老”,没有血缘的“夫妻之情”,又怎能轰轰烈烈,历经“海枯石烂”而不变呢?
要想平等,必须打破等级,获得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据美籍华人学者孙隆基教授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中的介绍,西方社会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构建方式。其先民便选择了超越人类的上帝来料理人的“心灵”,个体的是非,也就是“心服”的仲裁者,是神力无边的上帝。到了近世,上帝演变为人间的法律。法律高高在上,管辖着所有个体。其社会便成了法制社会,注重个人的“个人主义社会”。
在法制社会下,同样的事情,其结局便与我们截然不同。就拿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绯闻案来说吧。事情败露之后,灰溜溜的是克林顿,最初是竭力否认,后来不得不对着国民道歉,险些从总统的宝座上载了下来。而女当事人莱温斯基,却借此风光了起来,不仅名声大噪,还出版了畅销书《莱温斯基自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自我》,讲述了与克林顿的恋情以及青春岁月的历程,获得了丰厚收益。
可见,这种社会架构,出现丑闻,难堪的倒是“强势”的一方。与此前后脚发生的美国小姐黑人华盛顿状告拳王泰森的强奸案,有的美国媒体认为是华盛顿小姐设下的圈套,旨在获得巨额赔偿并炒作名声。在注重保护个人、婚前性行为是合法的社会架构下,这种推测,是极其自然的。这种情形,与前不久贵州某县一个女孩投河而死而县民却怀疑警察所为,心理机制如出一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