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心灵之导引

信仰:心灵之导引

循绩杂文2025-05-21 15:19:13
世上有两种人是缺少信仰的:一种是极其自信的人,另一种是极其悲观的人。信仰是心灵中对客观事物规律的一个尺度的标准,而在社会当中,信仰便是规范思想行为的;社会主义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只是我们看见的所强调
世上有两种人是缺少信仰的:一种是极其自信的人,另一种是极其悲观的人。
信仰是心灵中对客观事物规律的一个尺度的标准,而在社会当中,信仰便是规范思想行为的;社会主义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信仰,只是我们看见的所强调的是社会性,而社会正是传扬了各种教派的道场。
在每一个人的心灵当中,都有包容世界和接纳每一种思想引导的渴望,在形成这样的认识里,教育与社会形成的整体氛围,催生出心灵里对人生信仰的最初的认识,而这并不能固定信仰的模式是完整的,当思想在客观与现实世界,产生疑问的时候,信仰会依靠心灵的感受和心灵的修复,从新确定认识一个新的理解信仰的境界。
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听父亲讲在屠宰场看见的那个情景。那些被驱赶到宰杀房里的牛,会拒绝人们的牵引,流着眼泪不愿意走进那个地方。有的羊,甚至是跪在地上,流着眼泪,祈求着人们,不想踏进那个要终结了它们生命的地方。那时不仅让人感慨起动物所具备的灵性,并不低于人的天性里的本能,而会更优于人的自我生存意识。刚出生的牛犊一定要靠自身的能力,站立起来,才能确定它生命的开始;反观我们人类自身,连这种本能的生存意识都要丧失了。互相欺诈着制造出各种伤害生命的有害食物,为了金钱的利益,毫不留情地断绝亲情与友情,麻木又冷酷地看着我们去自相走向完结。人没有了信仰,就没有了属于我们本性里那自觉地关切与热爱的感情,把最基本的生存意识都给抛弃了,人又有什么相信的和不相信的呢?说起这样的话,人们就会进行谴责或是加以否定。可是我们真的不再明白怎样珍惜自己了。这个世界变得缺乏了责任心,缺乏了尊重生命的最基本的信仰,利己之心膨胀,由此也就没有了明智地长远的生存意识。工厂把那有害的废水直接排泄到江河里,似乎这样并不能影响到他们中的每一个人。而对于他们的工作,丧失了公众的忧患意识,意识不到危害的现象,在将来的某一天,就会是自己身上的灾难。如果说,这样的人在玩忽职守,不如说,都比不得动物能够意识将要面临的生命危机。
当年的焦裕禄、王进喜、雷锋,每一个在新中国里,被我们学习的楷模,都是有着极其强大的精神信仰,才使他们能够战胜一切艰难,为自己的理想目标,奋斗终身。作为人,首先在他们的心灵里,善良、真诚与克己为人的品格,奠定了以后在信仰上坚定不移、甘于奉献的那一种精神。在任何一种精神层面上,我确信于人的本性,会造就出人对未来信仰的差别;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才能使早有的思维状态,起始萌芽,构成一种思想或是精神,愿意去吸收在自己的思维形势下,积聚更多的那一方面的知识。也相信在教育的引导下,人会更加优化自己在精神与人格上的境界;但是这里最基本的因素,是一个人,心灵本善,才会导引它的思想或是信仰,走入更加成熟的境界。
信仰的最初作用,是根据不同的人,造就了不同的信仰观念。信仰理性,就是在每种问题上,完全地去尊重每一个生命。但是不会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喂养一只虎或是一群鹰,因为我的生命也是最重要的;在相对于同类的面前,可以为整体利益去牺牲自己的利益及其生命,但不会舍弃生命,去救助一个我并没有能力救助的人;极尽所有的能力,使爱己者去爱及其他人。当这样的意识形成以后,似乎立刻否定了,佛陀那最基本的夙愿;人只看见了表层的那一种善恶、仁慈和公正,怎么会明白,站在信仰的最高圣坛上,他给我们诠释的却是舍弃和仁爱;可以舍弃一切,可以怜惜所有的众生。如同放生绝对不是形式上的放逐,而是需要我们去给生命创造出属于它们生存的空间。我们讲究善、恶报应也不能局限在意想今生或是来世;因为是生在当今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获取到今时的因果。所以当我们信仰着叩拜着佛陀的时候,要去履行的是我们在他意图里的精神准则,而并非是极乐世界与十八层地狱的关联。我们是人,集聚与万众生灵的顶端,精神信仰和心灵信仰并不能只局限于舍与利益之间的层面上,更不能曲解于信仰只是在达成物质上或精神上的“神”的意像;众生之苦,皆在迷茫。世界是生命的大循环,如同血液在血管里流淌,是一个生命的循环那样。这个生命的大与小的循环,都要归结于一种万众力量,没有其他也就意味着没有你自己。
宗教的信仰是在强调一种完全的舍己精神,去体现神性;神性就是完全地抛舍吗?也许正是神性有别于人性,这种境界,并不能等同于人的世界。如某些人,可以乐于放生一个小昆虫,又能在极其渴望中,跳崖来舍弃自己,期望达到神的境界。——这会成为现实吗?不会尊重本是生命的你自己,又怎么能懂得人生的价值呢?我们降生在这个世界,不能具备完全地热爱于我们的生命,由此来爱整个世界,我们有资格谈论神或是成为神么?作为现代人,不能完全地用几千年前的理念来遵循起现代的思想意识。大千世界,尤其在这种扩展精神与思想世界的社会当中,信仰是导引内心行为的一个尺度,而并非是一个脱离现实的另一个世界。——同众生之像,与我觉醒。
人最初的信仰是起源于内心对某种认识的思想,当合乎于你向往的那个内心的想法的时候,我们的认识境界便要求一种我们希望的规则来行使我们的行为。不管这样的思想是在履行社会的还是由自己的意识形成的,在精神层面上,便是思想构成了我们对人生认识的规则,不断完善起对规则意识的坚定信念。有了信仰的人,就是在行为规则的尺度上,衡量自身在社会与反观自身的情况下,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行为。
如果没有任何属于我们去改正和约束的行为准则,我们的内心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遇呢?只是凭借着自己的喜好,想怎么样就去怎么样来形式;那又能怎样去驯服脱缰的野马呢?人过于自信或过于放弃一切的悲观者,就会在我们什么都不相信,又什么都去可以支配的时候,那么在这样的生活当中,又将意味着我们会获得什么呢?拥有的又将意味着会是什么样的意义呢?罪犯不可能一边做着祈祷在一边去杀人的。站在信仰上帝的面前,以人性的无罪或是人性本有罪与赎罪的位置上,原谅这样的人,给它以重生。由此一些人找回了她的信仰;信仰的前提信仰着它的神圣与仁慈?而另一些人呢,会因为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而不再有对上帝的信仰。她们否定了仁慈,因为在仁慈面前只看见了罪者的罪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