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海梯山,意在高远

舟海梯山,意在高远

骍驷杂文2025-10-29 01:37:58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所学校都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属于自己的文化。而大的精神文化是由小的积淀而成的,于是有了炳辉中学六册校本课程教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中,体现的是我们的办学的理
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单位一所学校都需要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属于自己的文化。而大的精神文化是由小的积淀而成的,于是有了炳辉中学六册校本课程教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中,体现的是我们的办学的理念、追求的方向、学校的特色和教学的宗旨,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重视校本课程的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同时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正朝着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方向发展,朝着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方向发展。
校本课程的建设,是一项既复杂又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要符合方针思想、纲要要求,要满足社会需求、师生的愿望;还要具有地域特点,反映人文精神,体现时代风貌。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我们早在2002年,就开始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经过一年的充分酝酿、思考和约稿,从诗教入手,终于出版了第一册校本课程教材《香叶诗存》,其过程我们极为慎重,于是有了第一册校本课程教材的成功,收到了许多家长和社会人士的来信,象戴竞芳同学的家长专门写信来谈读后的感受,像夏锡生同志的《小诗灌得参天树》便是最佳的评述,还有许多老年同志以诗词的形式发表不同的感慨。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
1、形成师生参与、校外参与的教育优势
校本课程开发把学校推到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学校成了课程开发的主体。随着现代化教育体系的日益庞杂,单个的学校越来越没有了自我。庞杂的教育体系很难灵活变动地适应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校本课程开发则再次确定了学校作为课程开发的责任单位的地位。这样可以提高学校自身的实力,形成师生参与、校外参与的教育优势。
让学校的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各方面的人员彼此“沟通起来”。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得不同方面的人士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他们不仅更容易了解对方,而且更渴望了解对方。像我们的第一册《香叶诗存》就涵纳了众多人士的诗歌,共同书写炳辉中学的诗歌。第四册校本课程教材《炳辉中学学生作文》聚集了优秀的学生作文,第六册校本课程教材十年校庆文集《细雨苔痕》的写手的阵容更是庞大,充分起到了集思广益之效。
2、运用自身优势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过去,我们总是批判我国的学校“千校一面”,今天,看看第二册校本课程教材《炳辉之光》以及其他几册校本课程教材,就能清楚地看到炳辉园独特的精神根本和校园文化,处处洋溢着将军的精神,从而彰显了学习将军精神、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三大炳辉特色。
3、体现时代风貌精神和民族传统
为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以及高尚的人格情操,激励他们拳拳报国之心,激发他们殷殷爱国之志,2005年适逢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专门编辑了第三册校本课程教材《旧恨难忘六十年》,并且结合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稿,结合我国当前的国际形势,结合日本的参拜神社事件,让学生彻底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为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还编写了第五册校本课程教材《中国传统节日》。
三、开发研究的实施过程
1、精心策划,编好教材
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我们专门聘请社会名人夏锡生、虞德纲等做顾问,我们还成立了学校工作小组,以校长为主编,以校领导班子成员为策划组,并成立了以语文教师为主的校本教材编委。大家共商决策,齐心协力,共同为每一册的校本课程教材编写献计献策。常常因为一篇文章的题目,一个栏目的设计,要连续开几次讨论会议。为了校对工作正常开展,许多语文老师舍弃了星期天、节假日的休息时间,用自己最大的认真确保每一册校本课程教材的精确无误。
2、校长主编,确保质量
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学校教育哲学的整体追求,它强调以学校为基地,并与校外教育机构合作,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开发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供不同需要的学生选择。这样学校就不仅仅是课程计划的执行机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课程的开发机构。我校的六册校本课程教材,均由校长亲自主编,班子成员共同策划。多次组织召开课程开发会议,指导大家明确学校的远景追求和现实取向,鼓励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力所能及的课程开发研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养成课程开发的意识,发展课程开发的能力;校长每一次都不放过审阅校本课程教材的校对稿,每一册都严格把关每一篇文章。主编尚且如此,编委会的每一个成员更是尽心竭力,把关好每一篇文章。
3、教师讲解,注重实施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力军,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关键性因素,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尝试,只有开展好以校为本、有的放矢、优质高效的师资培训,才可能真正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我们将校本培训贯穿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中,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教案中必须每周有一个课时用来讲解校本课程教材的内容,并有教后心得,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总结。
4、学生为本,激励参与
校本课程开发表面上看是以学校为本,但隐藏其后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课程是为学生开设的,校本课程所做的一切归根到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为此,第一册的校本课程教材《香叶诗存》、第四册的《炳辉中学学生作文选》和第六册十年校庆文集《细雨苔痕》的编辑中,就选用了大量的学生的诗歌、散文等,适应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大的触动作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原则。
5、名家指导,共同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校长、教师、社会名家、学生以及家长共同参与学校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活动。仅仅依靠某个学校的教师在实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