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选拔关键要一心为“公”
为创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为“四化两型”建设和富民强省提供领导人才支撑和可持续成长的战略人才储备,省委决定,今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33名优秀年轻干部。5月10日下午,省委组织
为创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机制,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为“四化两型”建设和富民强省提供领导人才支撑和可持续成长的战略人才储备,省委决定,今年面向社会公开选拔33名优秀年轻干部。5月10日下午,省委组织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有关情况,并明确表示,在公开选拔工作的过程中,除必须保密的以外,工作过程和结果均将通过新闻媒体或其他方式向社会公布。(5月11日华声在线-湖南日报)选人用人问题,事关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备受广大党员群众的关注。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要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而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源头上杜绝和堵住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发生,通过实践证明公开选拔制度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据了解,十多年来,湖南省运用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省管厅级干部121名,其中大多数是年轻干部,任职时45岁以下的106名,占87.6%;40岁以下的59名,占48.76%,最年轻的任职时还不到30岁。更为可喜的是,这次公开选拔不但在数量上实现新突破,一次性拿出33个省管领导职位,规模为历史之最;除了省直部门重要职位,一次性还拿出6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提名人选、6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县(市、区)长提名人选和2个省管国有大型企业总经理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岗位之重要,是湖南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所未有过的。这充分显示了湖南在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跨一大步的勇气和魄力。
公开选拔已经开辟了一条促进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新通道。但是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好的制度,只有不断完善、严格执行,只有公开透明、狠抓落实,才能取得实效,真正赢得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信服、信心和信赖。因此,抓好公开选拔工作,关键在一心为“公”:即必须以公开、公平、公正、公认为基础。如果一旦失去公开、公平、公正、公认,就失去了人民群众的公信度。
“公开”是前提,要在“阳光操作”中接受监督,增强透明度。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选拔用人上要做到职位公开、条件公开、程序公开、监督的方式公开,其实质就是落实和保障人民群众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但有利于促使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确保选得准、用得上、信得过,而且也能够给群众一个明白、还组织和干部一个清白,让党委放心、让人民满意。
“公平”是根本,要在“赛场选马”中选贤任能,提高满意度。公开选拔的的干部都要通过笔试、能力测评、面试、组织考察等环节。真金不怕火炼,真正有能力的干部,经过层层选拔,就“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从根本上来说,这样做就是要强化竞争意识,坚持凭德才、作风和实绩选人用人。在选人用人工作中,坚持按德才用干部,有利于把最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坚持看作风用干部,有利于促进干部队伍作风全面好转;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有利于把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干事业、谋发展上来。
“公正”是保障,要在“风清气正”中遵循制度,提升公信度。治事理政,贵在一个公字,难在一个正字。子曰“政者正也”。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心正则公,公则不为私利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有公心在,则权色难侵。其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选任干部当然不会人人满意,也不必追求人人满意,但至少应该做到,法有所本,行有所依,当事人面对结果无诚信之虞。在选人用人工作中,要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只有坚持公正,才能做到正派用人;用正派的人,才能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公认”是关键,要在“群众评马”中听取民意,获得认可度。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干部干得好不好,群众心中有杆秤;干部能用不能用,要看广大干部群众认同不认同。只有群众公认的干部才是真正的好干部。要坚持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让群众事前先准备、事中有选择、事后知结果,增强选人用人的认可度。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环节适当扩大群众的参与面,跳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通过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等竞争性选拔的办法,大力选拔群众信得过、百姓放得心的干部。要把群众评议作为干部使用的“试金石”,构建“干部选得准不准、要让群众审一审”的工作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准确度和群众认同度。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也谈“中国式的……”
下一篇:“飞燕”来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