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无为”与“无不为”

老子的“无为”与“无不为”

专责杂文2025-11-27 06:52:48
没有熟知《道德经》的某些现代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是种消极避世的作法,“无不为”同样被排斥。他们只从字面去猜测老子的思想,而没有静心阅读道德经,揣摩老子的精神内核。其实老子的“无为”与“无不为”是基于“
没有熟知《道德经》的某些现代人认为老子的“无为”是种消极避世的作法,“无不为”同样被排斥。他们只从字面去猜测老子的思想,而没有静心阅读道德经,揣摩老子的精神内核。其实老子的“无为”与“无不为”是基于“道”上的一种延伸。要回答“无为”“无不为”,先要回到“道”这个全书的核心问题上来。
第一章的开章首句:“道可道,非常道”。由此可知老子的道分为常道(恒常的道)和非常道(非恒常的道)。常道是自然界和人类之间及各自体系内的自然性的规律法则,它创生了世界万物并维持着循环、运转。而非常道则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方法,比如养生之道,求知之道,用兵之道,执政之道。非常道是由根据常道所规定的条款而逐步发展来的。
据老子观察,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矛盾以及异常的现象,它们的原始原因就就是违反或背离自然的法则。“不知常,妄作凶。”若有异常的现象发生,必然是由违反自然法则在先。无为是无欲无争,无违背自然法则的强势,也即顺应自然。无不为是运用顺应自然法则的最合理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人们应当积极地努力尽所尽地责任。于是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这与在现代哲学中的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原理其实是同脉的。“无为”与“无不为”的方法,我认为在一下这两个层面影响重大。一曰修身二曰执政。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这就是说不知满足贪得无厌以及占有欲造成人道德沦坏,犯错误酿造祸端。因此老子提倡人应当“处无为之事”,以无欲无争之心处事,并帮助万物众生去积极努力地做(即无不为)。不为名利牵绊,而全力为物为人的心态就是老子所宣扬的。而当前的现象比如贪官获取美色金钱,不为国民生计办实事所在多数,不能不让人痛心心寒。老子极其赞成不为私欲,不为名利,顺应自然而无不为(即积极为国为民尽心尽责)的治国方略。努力为国为民建立功绩,使得国富民强而不矜夸自我的名利,让百姓得意顺应自然法则地发展而不要求彰显自己的德行,这是执政者所需仰望的的典范。魏征曾经谏求唐太宗:“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这就是要求君王以无为无不为的心态和方法,把国家人民容纳于自然的原本秩序之中,然后就可以实现“垂拱而治”。
现在那些误以为“无为”就是根本不作,“无不为”就是什么都去作的人,该醒悟过来。老子所谈的这种辨证思维在当下的学习及工作中都有裨益,不应当被我们曲解而摈弃。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