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文学创作中的唯美取向

彝族文学创作中的唯美取向

谗口嚣嚣杂文2025-12-16 17:29:30
一、唯美的价值取向(一)唯美与真善的关系唯美的不一定是真、善的,真、善的也不一定唯美。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在真、善的基础上去唯美。(二)唯美取向的定位唯美不是创作的目的,她只是创作的一种手段或风格,唯美

一、唯美的价值取向
(一)唯美与真善的关系
唯美的不一定是真、善的,真、善的也不一定唯美。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在真、善的基础上去唯美。
(二)唯美取向的定位
唯美不是创作的目的,她只是创作的一种手段或风格,唯美风格只是创作风格中最具独特魅力的一类。
唯美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框定,成为大唯美。唯美虽然不能完整、系统反映文学创作面貌,但却应该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
(三)唯美取向的现实意义
唯美不是只讲虚空幻无,也不只是华丽文字的简单集合,不能一说唯美,就认为是超脱凡俗、不食人间烟火的。
唯美既然是种风格,从理论上讲,风格与所反映的内容没有必然关系。因此,自然可以将她运用于认为重要或需要的任何题材当中。
二、唯美取向的作品更容易让人接受
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主题决定了深度,则风格决定了接受度。我想,多数人应该还是比较喜欢唯美取向风格的作品。
实际上,每个时期、每个社会、每个民族的文学创作都离不开对唯美有意无意的取向与不懈追求、努力。
唯美风格,不仅仅是表现为“风花雪月”式的创作方式,应该包括所有运用具有让人产生共鸣作用的创作手段。比如语言美、意境美、寓意美(或深远)等等,她可以让创作与阅读变成心灵感受的震荡过程,或风和日丽,或暴风骤雨,将微笑与伤悲,感悟与责任,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你心灵最深最敏感之处。
三、彝族文学创作中的唯美取向不明显
具有唯美取向的作品天生就有亲和力。
不管什么流派,如果作品从“外观”上看起“丑陋”,从语言上无法感受到“旋律美”,整体效果上缺乏“意境美”,就算它再有如何“伟大”的主题,恐怕也不容易让人接受。
当前,彝族文学创作中的唯美取向不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作中过分强调形式上文字的“民族性”。过多突出表现一些“民族性”的具体物象,在作品当中,似乎三句话不出现一个有关彝族的什么就不足以显现“民族性”。也不是说用了就破坏唯美取向,我们彝族的许多作品是让我们为之骄傲的。关键是要把握个度,这对其他民族文学创作同样适合。
二是创作中“民族唯美性”却又不多。一方面,由于创作主流是处在汉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在“民族唯美性”创作中自然要被其所滤化,达不到“原汁原味”。另一方面,创作主体多数是现代彝人,相当数量的人对彝族文化、宗教、传统等了解不深,在创作中更多的依赖于主观上的民族精神,这样在表达上想要“入木三分”就要困难一些。
三是在创作过程中唯美意识不强。部分朋友在创作中或许出于创新、尝试的考虑,没有或不愿强调唯美风格,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作品的语言可以在更加简单、篇幅可以在更加短小、情感可以在更加自然、意境可以在更加优美的基础上实现创作目的,又何必要做哪些费力费时且不讨好的事呢?
四是彝族文学创作交流太少。彝族文学创作缺少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支撑,也缺乏相应活跃的交流互动机制,造成了彝族文学创作各自单兵战斗如散星状。

二〇〇七年八月二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