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五柳先生”的田园诗
内容摘要:“五柳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就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开辟了田园诗新艺术境界的陶渊明。陶渊明的田园诗之所以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深远,在我
内容摘要:“五柳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就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开辟了田园诗新艺术境界的陶渊明。陶渊明的田园诗之所以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深远,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恬淡自然,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用平淡无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表现平常的田园风光。
关键词:生活平淡语言平淡 自然纯洁
正文:“
五柳先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就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开辟了田园诗新艺术境界的陶渊明。陶渊明的田园诗之所以对后世的文学影响深远,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其恬淡自然,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无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去世后,友人私谥靖节,故后代称“陶靖节”;又因曾任彭泽令,后人称为“陶彭泽”。“五柳先生”是作者晚年,时适战乱频繁,社会黑暗,作者为了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过上自食其力的生活,于是托名“五托先生”,写《五柳先生传》来表现他的志趣。陶渊明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十几年的官场生活,使他目睹了官场的黑暗,终于在41岁那年,当了彭泽令80天便辞去官职告别任途,归隐田园。他的田园诗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反映的是归隐后恬淡的心情,在表现方法上,这些诗歌多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自然、少见华丽,但这并不意味着平淡无味。在田园诗平淡的描写中蕴含着陶渊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他美好的人格和崇高的理想。
谈及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还是其恬淡自然,质朴无华的风格,“古今尊陶,统归平淡”(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与同时期,“谈乎寡味”的玄言诗不同,陶渊明的平淡是彻忧思后复归于平静安祥,饱含落日常生活的热爱,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因而,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出现的事物,大都是平信所见的东西,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诗人以清闲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化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这是陶渊明田园诗韵隽永的原因。现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其恬淡自然,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一)陶渊明田园诗描绘了平淡的田园生活,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恬静和作者闲适的心情。
比如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读书、或采菊于东篱、或盥濯于檐下,以及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日见茁壮的桑麻,无不化为美妙的诗歌。如“山涤馀霭,宇暖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写山村的早晨,晨雾渐渐消失,南风使新苗长上了翅膀。
又如:“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其一)。”写邻居和自己一起谈史论文的情形,那种真率的交往令人羡慕,使读者也倍感惬意。再如:《归园田居》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鸡鸣狗吠的白描,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农村恬静美丽的风景画,让人留恋往返,驻足神往。“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简直达到了化境。作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细细读来,犹如身临其境。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仿佛自己要将置身于世外桃源了。诗人那纯净的心地、平和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在一起,给人一种无限回味之感,充满了欣然畅快之情。这里的一切与喧嚣终日、凶险四伏的官场是多么不同,难怪诗人像“池中鱼,笼中鸟”一样庆幸着自己“复得返自然”。飞鸟、游鱼、苍松、篱菊、炊烟、新苗、浊酒、清涧,都是他亲密朋友,并与之产生一种情感共鸣。他已不是旁观者、不是欣赏者、不是过客、更不是占有者,附庸风雅者,而是自然界中平等的一员,完全归化于自然。陶对自然的爱的真诚之爱、审美之爱、非功利之爱、全身投入之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种爱是人和自然心心相印的情感交流的结果。正是如此,这种无私的爱而光辉,而展现其真、展现其美。也只有诗人这样的一种心理建构,才能使他从仕宦的肉体安适、精神窒息(“久在樊笼里”)里毅然走出,全身心地投入乡野田园的劳苦艰辛(“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而精神却倍感愉悦的生活中,从而形成了陶“真、淳、朴”的田园诗风。总之,田园是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柱,田园即陶,陶即田园。
(二)陶诗语言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陶诗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率真自然地描写,极尽语言纯净之美。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诗风格。然而,我认为陶诗语言不仅仅是平淡,而是平淡中见警策;不仅仅是朴素,而是朴素中见绮丽。陶诗很少用夸张的手法、华丽的词藻和对仗典故,往往一切如实说来。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然而这些事物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还有“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春秋多佳日”,“悲风爱静夜”等诗句,只是用白描,朴朴素素,平淡如话。但细细咀嚼,却平淡之中见绮丽,另有一番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又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合》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展示了农家景象朴素自然的画卷,字里行间跃动着诗人超俗的人格和恬淡的心境。他善于把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交互运用,于质朴中见秀丽,于散漫中见凝炼,信手拈来,自然天成。再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写雪,如“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从弟敬远》),不用“撒盐”、“飘絮”之类的精巧比喻,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