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忽悠”了得

怎一个“忽悠”了得

哼哈二将杂文2025-12-07 13:24:14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越来越精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不实在,于是乎,“忽悠”泛滥成灾。“忽悠”一词也盛行起来。信手拈来几句,觉得颇有意思:“你忽悠谁呢?”,“行了,别忽悠我了!”“那个家伙可真能忽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越来越精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不实在,于是乎,“忽悠”泛滥成灾。“忽悠”一词也盛行起来。信手拈来几句,觉得颇有意思:“你忽悠谁呢?”,“行了,别忽悠我了!”“那个家伙可真能忽悠!”……这只不过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最有趣的是静观忽悠者演戏,学习他们高超的忽悠本领。
能忽悠、会忽悠不是口才好的表现。口才好是一个人游走于世间的通行证,是立足于社会的硬件,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而“忽悠”是花言巧语,含有贬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惯于讲花言巧语,摆出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没有仁德。这是一个伪君子的嘴脸。这样的人说话不切实际,让人听了总觉得有点虚伪,甚至肉麻,有时忽悠得让你不吃饭顶风送出二里地。如果不着边际,头上一句,脚上一句,海阔天空地瞎忽悠会令人生厌。但有些人的“忽悠”却是技高一筹,不露痕迹,让人听起来感到舒服,不得不令你佩服。
掌握忽悠的艺术,懂得忽悠的技巧,忽悠起来方能游刃有余,滴水不漏,这样才能博得别人的好感和信赖。否则,糟糕透顶。有的人忽悠起来脸不变色心不跳,“能把死人忽悠活了,把好人忽悠苶了,把好腿忽悠瘸了”。忽悠你没商量,忽悠你没的说,忽悠死人不偿命,这是忽悠的最高境界。
忽悠的功效说大可大,说小即小。如果掌握了火候,看准了时机,忽悠到点子上,就能引起别人的共鸣,达到目的,一顺百顺,扶摇直上;如果不注意察言观色、不注意场合瞎忽悠一通,反而砸锅;如果忽悠过火也不是好事,会暴露出人性的弱点,引起别人反感,赶上倒霉会让自己一败涂地,不可收拾。
忽悠也要看准对象,有些人爱慕虚荣,喜欢别人忽悠、吹捧,这种人你跟他一本正经、有板有眼地说话办事,还真不行,就得投其所好,放几枚糖衣炮弹,狂轰烂炸,猛忽悠一通,他才高兴,不用动真格的也能把事情办成。而有些人正直坦诚,软硬不吃,不信这个斜,如果忽悠他,肯定要碰钉子。还有一些人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不懂得拐弯抹角,说话直巴愣通的,结果吃大亏。有一个故事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少时身份卑微,他当了皇帝后,一个以前的患难朋友从乡下来找他,委婉地对他说:“我主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
朱元璋听他说得好听,心里很高兴,回想起来,隐约听出了他的话里包含了以前的事情,所以,立刻封他做了大官。
这个消息被另外一个苦朋友知道了,他心想:同是小时候一块玩的,他去了有官做,我也去试试,谋个一官半职的。于是,他就去找朱元璋,见到老朱,直率地说:“我主万岁!还记得咱们小时候的事吗?那时,咱们一块给人家看牛,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豆子撒了一地,汤也洒在泥里,你只顾从地上大把地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一起吃进了嘴里,叶子梗在喉咙口,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把青菜叶子一口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子带下肚去……”
朱元璋嫌他没水平,太不会顾全体面,没等说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
你看这人冤不冤?同样一件事,人家就会说,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获得了利益,而这人不会忽悠,说得直白,结果惹来杀身之祸。老朱第一个朋友真正是口才好,他说的一番话不是忽悠老朱,而是在叙旧,既沟通了感情,又达到了目的。这就是说话的艺术。所以,讲话要看场合,讲究分寸,该说的说,不该说一定不要说。由此可见,适当的忽悠还是很有必要的,前题是得分什么事,看针对什么人。忽悠的妙处尽在不言中。从这个故事看出老朱也喜欢听别人忽悠,不喜欢直来直去。可也是,好听的话谁不愿听?
尺度决定忽悠的成败。过份忽悠的危害大则置人于死地,小则误事。《涸辙之鲋》是一则具有辛辣讽刺意味的寓言故事,是玩忽悠的。讲的是庄子家里因贫穷无米下锅,向监河候借粮食以解燃眉之急,监河候不愿借,忽悠他说:“等我收了地租再借你给三百两金子,可以吗?”庄子气得变了脸色,讥讽道:“我昨天在半道上听见有人喊救命,环视四周,看见车里有一条鲋鱼,我问他:‘你为什么喊叫?’鲋鱼说:‘我是东海神的臣民,你有没有一点水来救我?’我逗它说:‘行。我要到南方游说吴越国王,引来西江的水再来迎接你,好吗?’鲋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水,就不能生存了。我只要一点点的水就能活命,你这样说,还不如到干鱼铺子去找我!’”
这个小故事深刻反映了地主恶霸的极端吝啬和冷酷无情,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丑恶嘴脸。地主老财忽悠庄子,庄子不需要忽悠,只需要一点米而已,可这点小小的要求也达不到,于是庄子急了,以其忽悠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借忽悠鲋鱼,戳穿地主老财的鬼把戏,就像地主老财忽悠他一样,把这个可恶的地主恶霸戏耍了一番。在生死关头,鲋鱼也不需要忽悠,只需要一点水活命而已,而庄子的远水解不了鲋鱼的近渴,只有等死了。这不就能酿成鲋鱼的悲剧了吗?可见光忽悠不办实事也容易铸成大错,其行径极其可恨。
像监河候一样惯于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一点实事不做的人如今也不在少数。这种人,一求他办事,嘴上答应好好好,行行行,可就是不玩儿实的,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个人利益,想借给人办事之机捞取点好处,看风使舵,如果有利可图就给办事,没利可图就空许诺。也有一种人即使拿了人家的好处也不给人办事,忽忽悠悠玩轮子,把人忽悠得蒙头转向;还有一种人工作不务实,干得稀里糊涂,可有一样优点:“狗掀门帘子——全凭一张嘴”,把上司忽悠得跟着他的感觉走,围着他团团转。这也叫本事,咱学不来;再有一些商贩好弄虚作假,货都成垃圾了,还往外硬忽悠呢!买主架不住几句好话,稍一不留神,就上了他们的当;另有一种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好吃懒做,挣不来钱,就去靠忽悠坑蒙拐骗,最终骗人骗自己,下场更可悲。最卑鄙的是有一些已婚男人和女人,他们放着安稳自在的日子不过,非得偷鸡摸狗,下水摸鱼,靠忽悠取悦异性,偷养情人,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结果是:鸡狗偷到手,人却不自由;鱼儿摸到手,人往黄泉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