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面会说谎的镜子
在城市这片水泥森林,在中国这片竞争的土地,当大学生的头衔令人嗤之以鼻,当择业凌驾万事之首,成为青年人的头等大事,我不禁感慨:人生真是一面会说谎的镜子。如同可悲的应试教育一样,越是期望让学生学到过硬的知
在城市这片水泥森林,在中国这片竞争的土地,当大学生的头衔令人嗤之以鼻,当择业凌驾万事之首,成为青年人的头等大事,我不禁感慨:人生真是一面会说谎的镜子。如同可悲的应试教育一样,越是期望让学生学到过硬的知识,越是逃不出一分之差天壤之别的墨守成规;我们越是举着完善自己,能力第一的大旗,到头来还是一群人为了区区月薪两三千的工作争的焦头烂额。
这不禁让我玩味起千百年来人们对自由的定义,探索和追求,古哲给人的启发是:听从本源。赫拉克利特把万物本源归结到火,得谟克类特主张原子论,提倡必然性,斯多亚学派更是主张宿命论,到了中世纪,人们把自由又归结到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上帝!那些虔诚的信徒们认为上帝是无所不能的,人所做到的一切都是徒劳,他们不可能靠自己解除人生的痛苦,而只能依靠上帝施与恩惠,而只有信仰上帝,才有可能通过上帝的恩惠而得到自由。
而对于这些宗教哲学,斯宾诺沙里理性主义为原则进行了反驳,康得也认为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实践理性来行动,黑格尔更是把目的与历史引入了自由,而我们伟大的智者马克思最后这样说道:“自由不仅包括我靠什么生存,而且包括我怎样生存,不仅包括我实现着自由,而且也包括我在自由地实现自由。”
非常欣赏这段绕口的话,其深刻的内涵远远超过了这几句话本身,他启迪了我们自由正是随着人的生存的发展而展开的。人们不必可以去追求自由,自由的本质即在于发展,发展是自愿自觉的,是潜移默化中自由地发展的。所以,无须对自由加以定义,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自由,一自己的方式生活,既是对自由最佳的阐释。
反观于现今青年人的择业问题,毕业后的择业已不再是学习的升华,自我的完善,而演变成了一的终点,人生的归宿。寒窗十数载只为一朝踏进名校之列,以名校之名为“事途“添砖加瓦,最终得一称心如意之工作这一生便可高枕无忧了,买房子,娶娘子,生儿子然后便坐观下一代的轮回……
他们看似自由,貌似快乐,其实却羁绊在无往不在的枷锁之中,不是前几年报道过一名校的骄子中途辍学却令人不解地干上了废品回收的买卖么,欣赏他,我想,他是快乐的,更是自由的。
妇孺皆知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89岁的艺术人生结束之前,为人类留下了数不尽的艺术瑰宝,可其实,为人的一生并不自由。当人们赞美他轰动罗马城的《最后的审判》之时,他却更喜欢被别人看成是一个雕塑家,他认为唯雕塑家可再现人在空间的形象,能释放出被锁在一块块巨石之中的那些美的形象。可事与愿违,盛名之下,迫于教会的压力,他无奈接受了西斯廷拱顶的壁画工作,虽然他经历数十载留下了以《创造亚当》为首的9幅宗教画杰作,最后以那幅其呕心沥血6年,画面面积近200平方米,真人般大小画着数已百计的裸体的《最后的审判》涂满了西斯廷礼拜堂所有粉白的墙面,可人们的声声赞美无法抹去伟人心灵的灰尘,因为他失去了自由。尽管他顽强地完成画作,体现了非凡的艺术献身精神,可依旧,无法挽回失去的自由。
而看看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义无返顾地追寻着自己的理想,哪怕面对世人唾弃,《吃土豆的人》,《向日葵》,《夜晚的咖啡馆》,《星光灿烂》这些不朽之作依然如期而至,人们视他为疯子,而在我眼里,全世界的人都是疯子,唯独凡。高清醒地享受着美好的自由。
最近看了一本名为《天堂隔壁》的小说,为其中一句“失去一切才是自由“而深深折服,人们疯狂地追寻了那么久,真正的自由却是失去一切,呵呵,上天开了多大的一个玩笑啊。
择业也好,自由也罢,世间的一切都对我们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人生是一面会说谎的镜子,反射的出人们的贪婪和欲望,却映照不出人心的真诚与理想。
要我说,与其照镜子,到不如照照高更的那幅《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是什么?我们走向何方?》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观《赤壁》有感之人物篇
下一篇:傻子的《道德经》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