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手镯,银手镯

金手镯,银手镯

同侣小说2025-08-18 22:35:53
青石巷口有个李家茶馆,是一座由青砖灰瓦和木板搭建的两层小楼,坐落在一株参天的老槐树下。经年的风雨让小楼日益显出破败景象,但每日来来往往的茶客却仍让小楼焕发出勃勃生机。听老人们讲,李家茶馆始建于清朝同治
青石巷口有个李家茶馆,是一座由青砖灰瓦和木板搭建的两层小楼,坐落在一株参天的老槐树下。经年的风雨让小楼日益显出破败景象,但每日来来往往的茶客却仍让小楼焕发出勃勃生机。听老人们讲,李家茶馆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到如今已经一百多年了呢,是小镇百年沧桑的见证。
在雪梅的观念里,茶馆历来是各色人等交汇混杂的地方,来了一个茶客就有可能带来一个故事,因此茶馆里沉淀着说不完道不尽的喜怒哀乐和爱恨情仇。雪梅自小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这种兴趣越来越浓,开始关注起小镇上各种各样的传闻了,李家茶馆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她闲暇时最爱光顾的地方。
李大妈是李家茶馆第六代传人,那可是个精明强干的女人,笑迎四面客,善待八方人,茶馆生意红红火火。由于常年与南来北往的茶客打交道,李大妈肚子里储存着大量的民间故事,加上她又爱看戏,对故事情节过目不忘,甚至对一些唱词也记得很清,讲起故事来边说边唱,绘声绘色,也不失为青石巷里的一大景观。
因了这个缘故,小时候的雪梅便成了李家茶馆的常客。但雪梅并不是去喝茶的,小小年纪显然没有那个消费水平,她专为听故事而去,而且必须选择李大妈闲暇的时候去。很多时候,雪梅从学校放学回来,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和妹妹玉竹一道拐进了李家茶馆,端起茶壶为茶客们沏上一遍茶,然后才凑到李大妈跟前去。
李大妈其实是一个很热心的人,稍稍闲下来了,就向在门口玩耍的孩子们招招手,说:“过来过来,大妈给你们讲个故事。”我们这些孩子便兴奋地跑了过去。在那个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的年代里,这也许是小镇少年们最好的精神享受了。
不过,李大妈讲故事也是有条件的,孩子们得轮流给她捶腿。她的腿因常年与水接触,得了严重的风湿病,经常贴满了白色的风湿膏。好多时候,李大妈往躺椅上舒服地一躺,手里捧上一杯茶,细细地品上几口,话匣子就打开了。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捶腿的人也忘了,李大妈就大吼一声:“狗日的别偷懒!”那人赶紧抬起了拳头。
在所有听故事的孩子中,雪梅是最乖巧的一个,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为李大妈捶腿,因此深得李大妈的喜爱。后来,雪梅到县剧团学唱戏去了,只是放假回来时才光顾一下李家茶馆,这时候去听故事的主要就是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了。李大妈常常在讲完故事后,还会附带给我们讲一些雪梅的趣事。
比如李大妈告诉我们,每次听故事时,雪梅都双手托腮,全神贯注,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李大妈,那神态除了专注之外,还有几分虔诚。再看雪梅那双眼睛,乌黑发亮,仿佛能够洞悉一切。眼睛中的光泽会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忽明忽暗,一会儿是明眸善睐,一会儿是暗淡无光,听到伤心处便有一种液体“扑簌扑簌”地落下来。
这孩子,又想到什么伤心事了?李大妈忍不住停下来看看雪梅,故事就是故事么,雪梅这孩子咋这么投入?李大妈心想,雪梅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儿。

时光一年一年的过去,转眼到了一九八三年的盛夏时节。一天下午,十九岁的雪梅从县剧团回来了。她这次回来除了休病假外,还带着一个任务——雪梅的老师说,其实很多的创作素材都来自民间,让雪梅利用休假回去收集一些民间故事。雪梅理所当然就想到了李大妈。
所以,当雪梅跟母亲见过面后,就匆匆来到了李家茶馆。此时茶馆里人客稀少,李大妈正躺在躺椅上养神呢。雪梅悄悄走过去,从背后捂住了李大妈的眼睛。李大妈不紧不慢说:“是哪个该死的啊?”
“是我,大妈。”雪梅转到李大妈面前。
“哦,这不是雪梅么?啥时回来的?”
雪梅回答:“大妈,我刚回来。”
话音刚落,李大妈已站了起来,拉住雪梅的手说:“你好长时间没到大妈这里了吧?是不是把大妈给忘了?”边说边搬凳,倒茶,忙得不亦乐乎。
雪梅说:“哪敢忘了大妈呀?我这不是来看你了么。”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一袋东西递给李大妈,“大妈,你腿好些了吗?我给你带了一些风湿止痛膏。”
“哎哟哟,还让你破费呀?我这是老毛病了,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难得你还记得大妈的腿啊。”说完,李大妈轻轻抚着雪梅的肩膀,“这孩子,心肠真好,人也越来越漂亮了。”雪梅微微红了脸。
坐下后,李大妈问:“这次回来好好休息一下吧?”
雪梅点点头,然后又说:“大妈,我老师还交给我一个任务,还需要你帮忙呢。”
“啥任务呀?大妈能帮你啥呀?”
雪梅说:“大妈,老师让我回来顺便收集一下民间故事,说是以后创作用得上。我晓得你肚子里的故事多,一条街上的孩子都爱听你讲故事,所以就来请教你了。”
“呵呵,我说啥任务呢,原来是这个呀。那有啥话说?大妈的故事可多了,你想听哪一个?”
雪梅想了想,说:“大妈,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个金手镯银手镯的故事,可那时候记不太清楚。我老师也听说过,就让我回来打听打听,你晓得么?”
李大妈说:“大妈当然晓得喽,想听的话现在就给你讲。”
这时候,我们刚好从河边游泳回来,路过李家茶馆时,看见李大妈正在给雪梅讲故事。大庆兴奋地叫一声:“雪梅姐,你回来了?”
雪梅向我们招招手,然后又做了一个“嘘”的动作,我们便一起涌了进去。李大妈说:“来来来,一起听吧。”扭头对大庆说:“快来给老子捶腿。”然后就开讲了。
像很多流落在市井中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开头也难免会落入俗套:“很久以前的时候,据说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吧。就在我们这方圆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对青年男女,就住在临近的村庄。那年春节过后,他们都去看村戏。哎,对了,就像雪梅现在唱的戏一样。雪梅,你们是不是也到乡下唱过戏呀?”
雪梅点点头,却不说话。
李大妈接着讲:“……那时候,哪里要是唱戏,十里八乡的都过去看,人挤人人挨人的,那场面可真热闹。散场的时候快黄昏了,路过一座小石桥的时候,桥头一个无赖忽然怪叫一声:‘鬼来啦!’桥上的人一阵慌乱,接着就争着往前跑,一不小心把一个女子挤到河里去了。人们都往前挤,谁也没理会那女子恐怖的呼喊。这时候,就见一个小伙子‘扑通’一声跳进了冰凉刺骨的河水中,将女子救了起来……”
大庆将手从李大妈的腿上拿了起来,一边小声和我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