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读书记

忙里偷闲读书记

退鬼杂文2025-07-13 05:52:15
那天读苏东坡的词,其中有首《浣溪纱》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不禁掩卷会心一笑。少年时追求大喜大悲,现在却惟愿于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中收获这清淡的欢愉。这清欢略带着淡淡的寂寞,是繁华散尽后独自一人细细品味
那天读苏东坡的词,其中有首《浣溪纱》中写道:人间有味是清欢。不禁掩卷会心一笑。少年时追求大喜大悲,现在却惟愿于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中收获这清淡的欢愉。这清欢略带着淡淡的寂寞,是繁华散尽后独自一人细细品味的宁静与闲适。夜阑人静,披衣望月,是清欢;时鲜上市,偶尝佳肴,是清欢;于我而言,偷得浮生半日闲,读一本无用但有趣的书,更是享尽清欢。
我向来是倾向于把读书当作消遣的,每每不求甚解,也不是为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书之于我,只是寂寞时最忠实的朋友罢了。不知什么时候,爱上了逛书店,偶尔于书架上淘得心爱的闲书,便席地而坐,两耳不闻周围的喧嚣,埋首于书中天地。过去的一个月是最忙的,为了缓解运转过度的脑神经,一有空我就往书店里钻,以求片刻宁静。
安妮宝贝又出新书了,书名很别致----《素年锦时》。张爱玲把人生比作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底色还是华丽的;安妮却认为大段大段的日子是朴素无华的,偶尔的欣喜就如缀在素衣上的那一小段流苏,所以,她记载下的是记忆中花团锦簇的日子,温暖祥和,迥别于写《告别薇安》、《八月未央》那时的尖锐凛冽。书中唯一的小说《月棠记》也写得唯美平静,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成人的童话”。童话的女主人公其实就是安妮,她现在的生活状态以及她向往的梦想,当初那个穿白棉布裙、球鞋,渴望流浪,一直颠沛流离的女孩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个惟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小妇人,安妮也终于从云端坠入凡间。书的封面很精致,像是从一匹织锦上面裁下来的。据说这本书安妮拿了二百万的版税,说实话我觉得这个价码相对于书的质量来说未免太高,销路却应该不错,安妮的崇拜者如此之多,很多人像我一样,出于惯性还是会看她的书。小时候看成语故事,知道“江郎才尽”是形容一个人不思进取、停止学习而导致才思枯竭,大了才明白,才华这个东西,真的是喷薄起来便会横溢,枯竭起来亦无可奈何了。大凡文学上的天才,多难逃此劫,张爱玲实现了她出名要趁早的愿望,在二十五岁之前达到了创作巅峰,之后一直走的就是下坡路,解放后她写的《小艾》等稍染政治色彩的小说,和早期作品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同样的题材和人物,《金锁记》和《怨女》也是云泥之别。原来,随着十里洋场衰落而褪色的不仅是上海的月色,也包括了张爱玲的才气。亦舒早期的经典作品我自觉是读上三次以上也不觉厌,回归后她的《小紫荆》、《特首小姐,你早》等基本上却令人不忍卒读,按道理姜是老而弥辣,遗憾的是学识和年龄的增长往往却成为文学创作的暗礁。安妮和以上两位相比还稍逊一筹,自《彼岸花》之后的所有作品据我看都有浓厚的复制色彩,文字如此,思想和情感亦如此。一般来说,作家的成熟在于其树立了个人的风格,但往往风格越鲜明的作家越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主题大多雷同,人物千人一面,读李白的诗,都容易“百首以后令人烦”,何况篇幅长得多的小说。于是,作家按照惯性写故事,读者按照惯性读故事,在时间的大浪淘尽后剩下的,就只是那么几部高峰期的经典作品。很少有一个作家的诗集、文集每部作品俱佳的。回顾当代我所喜欢的几个女作家,池莉沉溺于锅碗瓢盆的交响乐中;王安忆陶醉于精致琐碎的上海生活里;陈丹燕留恋于逝去的风花雪月。熟悉的题材给她们的小说以养料,却也暗地里滋生了腐朽的床地。
最近特别喜欢看那些描绘家庭琐事的小说。王安忆和陈丹燕笔下都展露了上海的家长里短,只是她们关注的是那种高出于小市民的所谓“小资阶级”,不过更有贵族气息,她们缅怀的是一个逝去的年代以及最后的贵族,所谓“贵族精神”正是通过日常生活的一枝一节修炼而成。如《上海的金枝玉叶》中的戴西,即使贫困到极点,也要用小铝锅为自己蒸出俄式风味的蛋糕,这在一个暴发后又突然落魄的人是不可能的,大多数人都会被艰苦的生活打回原形,回归粗糙和迟钝,所以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陈丹燕说,有时候,高贵坚韧的品质更多的是从富裕明亮的生活中吸取养料,而并非人们常常设想的贫寒生活。这句话我深有同感,童年时过于清苦的生活在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总是过分地能屈能伸,对生活品质抱着最低的要求。相对来说,王安忆的书更大气,更有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同样是写一个上海女人的一生,比较一下《长恨歌》和《上海的金枝玉叶》就能看出两位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不同。王安忆的文字驾驭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特别喜欢《小鲍庄》、《大刘庄》那种略为简洁的文字,弥漫着淡淡的诗意,读起来毫不吃力,而《小城之恋》、《长恨歌》等对人物心理以及环境描写过于细致,我总觉得不是评论家很少会耐下心来读整页整页工笔细描的文字。
近年来王海鸰的书一直很火。我一口气看了她最闻名的三部小说:《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她的小说很吸引人,基本上没有议论和大段描写,故事情节性很强,特别适合改编为剧本。看她的书,能够看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婚恋生活的缩影,而且每本书各自反映了不同阶段人们关注的婚姻焦点问题,够典型够有代表性。《牵手》写的是新型的婚外恋,无论是丈夫、妻子还是第三者,都是很好很好的人物,一反过去把第三者写成狐狸精的惯例,反映了九十年代中期人们婚恋观的转变,同期还有《为爱做主》等同类型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提出了婚姻中男人的三种背叛:心的背叛、身的背叛和身心的背叛。据我看来所有恋爱中婚姻中的男女都可以归入以上三类,呵呵,这年头,谁还没有一点心灵上的出轨啊。《新结婚时代》反映的则是城里人和农村人结合后面临的各种问题,旨在告诫纯真少男少女,结婚并不是你们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这一系列丛书用来消遣特别好,不用费太多脑子,还可以得到一些实际的教训。同类型的还有《金婚》、《婚内婚外》等,无聊时可作枕边书。
昨天无意中在书架上看到了本《金陵女子》,回来后在网上把前两部都看完了。这是难得的网络文学佳作。此书以民年时代为背景,讲述了几个金陵女子在那风雨飘摇的乱世中的传奇一生。作者对民国时的历史了解颇深,对各种书画戏曲鉴赏知识亦如数家珍。读这样的书,是要静心细品的,断不能太过浮躁,看作者细细地描绘民国时闺中女子的日常生活,各种婚庆礼俗,品鉴诗书,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