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梁父子文学
萧衍,即梁武帝,原来为齐竟陵王萧子良“八友”之一。后来在乱世中起兵,谋取帝位。在位四十多年,江南基本稳定。晚年,执意接纳东魏大将侯景,引狼入室,不久,侯景叛乱,围困萧衍,饥饿患病而死。可怜赫赫一代帝王
萧衍,即梁武帝,原来为齐竟陵王萧子良“八友”之一。后来在乱世中起兵,谋取帝位。在位四十多年,江南基本稳定。晚年,执意接纳东魏大将侯景,引狼入室,不久,侯景叛乱,围困萧衍,饥饿患病而死。可怜赫赫一代帝王,如齐桓公晚年,软禁而死,当年威风,无由使也。在没有当皇帝时,萧衍身为“八友”之一,当然是最有抱负的一个,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其中很多委婉含蓄的反映了他的胸襟和抱负,例如《东飞伯劳歌》,先用比兴手法写了“劳燕纷飞”的离别场景,后谈妙龄少女容颜衰老,空留遗恨。暗示自己应该趁早建立功业,不可遗恨无穷。
他当了皇帝,仍旧对文学保持热忱,精于音乐声律,特别爱好江南民歌,所写乐府诗,多半模仿民歌。他的高贵地位和对民歌的如此热衷,对于梁代的诗风由雅向俗发展是个关键。正如萧子显所论,文体应当“不雅不俗,独中胸怀”。
乐府《子夜四时歌》,写尽了春夏秋冬,写恋情,写思妇,写游子,写歌女,笔触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河中水之歌》叙述了洛阳女儿名叫莫愁的,恰值妙龄,正当青春;高绾发髻,玉臂挎桑篮;腰肢纤纤,面容祥和而自然;素裙委地,衣饰就如与生俱来一般。神采与步履飘然若仙,清新且脱俗若刚出荷池。由于寂寞,发出了“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嫁与东家王”悔叹。是的,在没有爱情的黄金屋里禁锢终身,自是满腔悲愤。从此以后,莫愁与水相连,名曰莫愁湖,此湖水温柔,细腻,带有女儿之气——她能给你沉重的心以释放,给你疲惫的心以抚慰。她已经成为南京的一个景观,一种文化。
据说在南京有个观音化的莫愁女,这实在是误解了文化的内涵,莫愁女是解除我们心灵苦累,风姿偏偏的女性象征,而不是高我们凡人一等,不食人间烟火的的神。这其间明显存在附会,因为民间曾传观音常化作采桑女以此度人,他们见莫愁采桑了,就把她生拉来作观音,受人拜。莫愁哭了,哭的很伤心,她似乎在向世人说:“他们不能领悟我的文化内涵,反而祈求我给他们平安,这不是太强人所难了么?”是的,真正的莫愁是应该回到荷池里,进入懂得她的人的心里。萧衍的这首诗,竟然酝酿了中国的一种文化,我想,莫愁形象的融入民众,并不逊于大肚弥勒佛,她的存在,对世事纷扰下的忧愁的我们,是一杯清茶香茗,是一种精神解脱的慰藉。
萧衍近乎五十年的统治,对江南的社会发展,百姓的安居乐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苦心孤诣,在乐府《江南弄》中表现的很明显:面对丰年,萧衍不是喜悦,更多的是莫名的忧虑:中人望,独踟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执政者当应谨记的。可惜,萧衍没有逃脱历代皇帝晚年昏庸的规律,不听大臣的规劝,终至自食其果,不得善终。
毛主席引用唐代诗人罗隐诗句评论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他说:“萧衍善摄生,食不过量,中年以后不近女色。然予智自离,小人日进,良左自远,以致灭亡,不亦宜乎。”一个好皇帝,艰苦朴素,自善其身固然好,但若听不进好人的意见,不能兼听,那就会被小人所包围,导致失败。
萧衍的长子萧统,立为太子而早卒,谥号“昭明”,世人皆称昭明太子。他受父亲的影响比较大,也是喜爱文学,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招纳文学之士,形成了一个“东宫文学集团”。他本人的创作并不被世人看好,只是由他主持编纂的《文选》,受世人推崇有加。唐代对这本书很重视,聚集了一大批研究者进行研究,号称“文选学”。
《昭明文选》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讲求文采。辞赋文章,都是选有文采的部分;历史传记,收录部分讲求典雅有文采的论赞,诗歌收录华美典雅的作品,像鲍照,陶渊明的诗歌,不被选入。而且,民歌也选的很少。因而说,萧统是个爱好传统文学的人物,是个典型的唯美主义者。
当然,萧统对陶渊明的诗很推崇,单独编订了《陶渊明集》。重视了陶渊明的人品和作品,肯定了陶诗的教化作用,他称赞他的固守节操;“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对陶渊明的嗜酒,他评论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这比刘勰要有眼光,看到了陶诗的价值,而《文心雕龙》竟然只字未提。
由于深居东宫,萧统写诗的思路并不开阔。当然,豪情他也是有的,他崇尚“垂拱而治”,认为谈诗饮酒间就可开拓版图,巩固南梁基业。这毕竟是有点书生意气,比之萧衍,自然是空谈家,理论家。倘若治起国来,不知比之陈后主或南唐后主如何。
萧纲,萧衍的第三子,萧统死后,被立为太子。只做了两年的傀儡皇帝,就被侯景杀掉。由他倡导并亲自实践的宫体诗,风靡了梁以后的几个朝代,直至五代以后还继续残留痕迹。
他在《诫当阳公大心》中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切须放荡。”他割裂了文学与人学的联系,很难想象,一个文章汪洋恣肆的人,会是个正襟危坐的矜持之士。文如其人,在大多数时候还是个真理!
不过,史书上记载,萧纲确实是个口碑好的人物,并且颇有人君之风范。看来他说得到,也做的很好。
宫体诗,用自然主义的手法来描写女子的体貌之美,延续了诗经描写人物的方式,而且有了更进一步,刻画更细致,更具体,更大胆,更直露,含蓄被逐步抛弃。到了梁代,美则美矣,毕竟出现了堕落的描写。因而,从隋唐开始,宫体诗一直受到后人的毫不留情的批判。唯美至上,而缺乏情感的投入和道德渗入,是宫体诗的弊端所在。
当然,萧纲的本意并不在于此,是后代的宫体诗人曲解了他的意思,将宫体诗推向了为人不齿的境地。我们可以来读一段萧纲的宫体诗:“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咏内人昼眠》)
他认为美是一种价值,一种创造,明确反对儒家伦理的束缚,希望像自己喜欢的民歌一样,将描写推向自由的境地,但民歌的刚健质朴被柔糜无力代替。可以这样说,萧纲也是个唯美主义者。
萧纲也写了不少的边塞诗,虽然读其诗不能见其大气象,毕竟有利于此类诗的发展。萧纲也学其长兄萧统,命令徐陵编了一部诗歌总集《玉台新咏》。选录从汉至梁关于女性和男女爱情的诗歌,中心部分是宫体诗。他似乎有意与其兄对立,萧统喜欢传统,他热衷流行,萧统赞赏文人诗,他大量辑录民歌,其中就有著名的《孔雀东南飞》。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