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佩文君

乃佩文君

殷孽杂文2025-03-22 01:12:20
那年卓家冶铁致富,卓夫人临盆产下一女婴,老爷十分欣喜对女儿是宠爱有加起名文君,教她读书识字。文君渐渐长大出落的是亭亭玉立惹人怜,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君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大的造诣而且通晓琴音,这令卓

那年卓家冶铁致富,卓夫人临盆产下一女婴,老爷十分欣喜对女儿是宠爱有加起名文君,教她读书识字。文君渐渐长大出落的是亭亭玉立惹人怜,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君不仅在文学方面有很大的造诣而且通晓琴音,这令卓王孙骄傲不已。
于此同时,司马家的司马长卿也渐渐长大,司马家家贫便给司马取了个小名“犬子”希望能更好养活,司马长卿读书十分用功自然争气。后因仰慕战国名相蔺相如而更名司马相如字长卿。早年就写了《子虚赋》,然不幸总是降临的在不幸人的头上,父母双亡后他投奔了好友县令王吉。
秦始皇灭赵统一之际卓家被迫离开邯郸举家迁至临邛,卓王孙家中显贵已为女儿觅得实力相当的夫君。不知是上天的眷顾文君还是嫉妒新郎让这个刚娶得娇艳美妻的新郎就这样死了,至此文君也成了新寡守在家中,当然卓王孙也是会再觅闲婿,要知道自丧夫之后有许多名流登门提亲,有的或为文君美貌、有的或为卓家的富贵也有的是为了文君的才德,然而他们都被文君拒之门外,可能是嫁过之后文君更为成熟更懂得为自己打算的缘故虽然新夫那么快就与世长辞了,也正是因为如此文君看到了生命的价值与短暂......
是缘分吧,那天她读了他的《子虚赋》赞叹不已欣赏不已,司马相如,她不禁记住了这个名字但也不曾有别的想法。
司马相如因景帝不好辞赋故不得赏识,《子虚赋》也是在梁孝王刘武来朝时结识了志趣相投的文人而写的,因此司马相如当时除了《子虚赋》和那把绿绮琴一无所有。
卓王孙宴请宾客之际,王吉劝司马相如一同前去,席间王吉一直夸赞司马并称其是《子虚赋》的作者,后来就有了司马相如的琴挑卓文君,由此可知,司马相如从开始目的就不单纯当然也可能是王吉的怂恿,对于司马来说她不过是个连面都未曾见过的女子说爱简直是无稽之谈,说被盛传的她的才华琴艺所吸引我倒可以接受,他欣赏文君但这绝不是他娶她的唯一原因,但我并不轻视司马,每一个提亲的人都抱有这样或那样的目的,用娶妻上位的人屡见不鲜,但司马不同,他固然想成为有钱人想高官厚禄但不可否认他更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他是欣赏文君的亦或是他想用娶到文君这样的女子来证明自己。他绝不是一个小人,只怪伯乐难求让司马怀才不遇。一个懂得利用别人优势壮大自己的男人是智慧的人。
不得不说我十分欣赏司马相如的勇气和自信,宴请之客不乏显贵,而他除了才气傲气就是那把琴了,他是在赌,赌文君会不会被他的诗他的琴所吸引,是的他赌赢了。
司马相如买通了卓文君的丫头,在这个夜里文君做出了她最艰难的决定。要与司马相如私奔这需要多大的勇气,放弃这个充满爱的家只为这一个男人,到底值不值得?以后的她会不会后悔?这些疑问都在她的脑海中闪过,可是如果不走,是不是又要听父亲的安排嫁一个我根本毫无了解的人呢,想到这,她知道她不要过这样的生活,她要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爱情。我钦佩文君,她的那种奔赴的勇气超越了一切,那种胆识给了这个封建礼法重重的一击,我们想就是在当今社会要做出这样的觉得都尚且需要很大的勇气更何况是她那个时代。可能是经历过死亡吧,看着身边的人逝去感叹生命是如此短暂而可贵,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害怕呢!因此文君在我心里是一个敢爱敢恨、可歌可泣的女人。在那些墨守陈规的女子还需嫁给素未谋面的男子为妻时,她为自己选好了,未来不论崎岖还是平坦都愿同他一起面对。她走了和司马相如一起离开了......她大胆的追求与这个封建社会离经叛道也正因为如此,她成了我们心中的女神。
那些可怜女子或过得幸福或过得不幸都丝毫不能自已,我想这种感觉实在是烂透了。可是在那个年间又有几个女子敢像卓文君这样冲破封建的陈规呢?
卓王孙知道后觉的自己的脸都被这不争气的女儿丢尽了,大骂司马相如有辱斯文,文君同司马相如回到他家乡成了婚,也了解到他真的是家徒四壁,就把自己的头饰当了回到临邛老家开了了酒肆,在这我不仅又要称赞文君的勇气,那种不顾及他人闲言碎语认为命运就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气魄,那种无惧无畏的精神。可以说文君自我、高傲,可这不正是我们所欣赏的么,那种骨子里透出来的傲气又有几个女子能相比较呢!文君不怕抛头露面丢脸,也不怕吃苦受罪,文君怕的是后来相如的那封家书。文君至始至终都坚定着自己没有错,错的是礼法,是男女的不平等。
文君当卢卖酒,我想这段时光是她此生最幸福的时光吧,她和司马浓情蜜意,文君坐在柜台打酒,相如穿上围裙端酒送菜。我想这样的幸福不知道羡煞多少人,任谁都想来这样的酒馆喝上一杯吧。他们用实际捍卫和证明了他们的爱情经得起风雨同舟......有人说文君是知道父亲好颜面故意当卢卖酒,这展现了文君的智慧,这到底是谁的主意,是不是想让父亲接济她们还是想证明自己没有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后来在朋友的劝解下卓王孙给了文君一些钱财和女仆,要知道哪个父亲会不心疼自己的女儿呢。
幸福来了挡也挡不住,刘彻登基后惊呼《子虚赋》写的好,以为是前人所著不免觉得有些可惜,后来身边的太监说:“这篇文章我的同乡司马相如自称是他所著。”遂,司马相如被召后又当即做出《上林赋》,刘彻看后觉得司马相如果然文采过人故拜为中郎将,然这样的成功却让文君相如依依相别,没想到这样的别离竟达五年之久,文君朝思暮想期盼着丈夫的家书,想不到的是苦苦的等待换来的家书上写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文君懂了心却是碎了一地,无亿亦无意。她的痴心换来的是他的无情,不禁悲从中来,愤也犹然而生提笔写到:“一别之后,两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有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谈,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里长亭望眼欲穿。白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愿。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倚栏,九月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琵琶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流,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文君这封家书可为意味深长,道出了她心酸苦楚,但又不曾有丝毫怨念,写的都是自己的痴心换无情。但文君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古代女性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