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文理分科说开去
电台里说,中学老师和学生多数支持文理分科,而大学教师和毕业生多数反对文理分科。报纸上说,54%的调查网友不赞成文理分科。七叔比爸爸小十几岁,他当年高考时,文理皆考,全才。我上初中时物理不好,下决心高中
电台里说,中学老师和学生多数支持文理分科,而大学教师和毕业生多数反对文理分科。报纸上说,54%的调查网友不赞成文理分科。
七叔比爸爸小十几岁,他当年高考时,文理皆考,全才。
我上初中时物理不好,下决心高中一定学文。高一时一切莫名其妙的顺利,数理化都不错,史地政更不用说,死记硬背即可。
高二分科是上学以来的第一个困难抉择。为什么不能全学呢?学文,似乎代表脑子不够聪明,无法畅游于数学公式、物理示意图和化学符号中。学理,史地政也是极有用的啊。
好友学了文,除了每天不在一块上课,上下学依然一块儿。
考大学选专业选学校又是一次重大选择。这次更是聚焦到了一个专业。
选了,上了,毕业了。
看看现在的求职要求:文史专业,有理工背景;理工专业,有文史素养;双学位。
开出这种条件要么已经毕业许久,忘了高中、大学的教学状况了;要么便未上过大学,压根就不了解。
大学招生市场应当与就业市场好好交流一下。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应征什么样的人才;或者,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像全聚德的烤鸭,填鸭的饲养方法与饲养基地协调好了,别交货时东挑西拣的。
到底为什么要文理分科?
素质教育?减压?好像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从文理分科那一刻起,学生们的高考志愿就有了一定限制,以后会为了限文科报考、限理科报考而抓耳挠腮。
大学专业一填,毕业时的路就更窄了。本科专业?人家可以说你半吊子不够专,要研究生,要博士生。跨专业?人家又说了你非本专业,不予考虑。不看重专业背景的呢?人家说你形象不够姣好,身高不够挺拔。
四年大学,每年6000块人民币,24000块钱扔给了学校,换来半瓶晃悠晃悠墨水。个中苦涩自己品尝。
别说高中文理分科,就算大学过早选专业也不人性。就如古时女子结婚,直到过了门才知道夫家是何许人也。如此荒谬在当今无法想象。然而,大学填专业就是这样,并无人提异议。
现在大学和毕业工作这一环太势利了。这种赤裸裸的势利蔓延到了高中。要上好大学。确实,排名不同的大学的教学质量诚然不同,更关键的是毕业去向不同。
文理分科,为了便于考大学?
仔细考虑,发现没有道理。偏科的孩子不少,他们乐意跟讨厌的科目说再见,可相当多的学生能够全面发展,齐头并进,为什么剥夺他们全面受教育的权利?
西方一些大学已经改革,一、二年级都是一样的基础课,三、四年级才分专业学专业课。这是个好借鉴。无论如何,文理分科不是为学。为什么?唯一行得通的解释是,这个决定是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得出的脱离实际的举措,是高校评职称看重的学术成果。
为什么又提出文理分科的讨论呢?
高中生一直是社会热议的心肝宝贝,掌握话语权的人士多半处于家中有一高中独子的年纪,捧着,含着,怎么着都怕委屈了。
如今真正迫切需要改革的是大学教育吧。毕业生的供求错位早就提醒我们大学教育的落伍了。专业设置,教师素质,毕业工作的衔接都像年久的齿轮,不灵光了,该点油了。
一个事实:大学知识讲得不如高中细致,学得不如高中扎实。住着衣着光鲜的教授们的高等学府如今是最合法的敛财机构。
国家拨款收进来,招生简章吹出去。
高中学生拉进来,四年过后推出去。
拍一拍巴掌,甩掉一身负担。
挥一挥衣袖,卷走全部资产。
版权声明:本文由传奇新开服网站大全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该给我们的孩子怎样的童年
下一篇:布达佩斯之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