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我的专车不变!

三十年,我的专车不变!

夙日散文2025-04-08 03:27:07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但是变之中有不变,不变之中又有变。最近因为一些事儿,引发了自己的诸多回忆,也可能是老了的缘故,总想起以前,想起儿时的那些事。其中一件就是关于伴随我成长的交通工具,我的专车—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但是变之中有不变,不变之中又有变。
最近因为一些事儿,引发了自己的诸多回忆,也可能是老了的缘故,总想起以前,想起儿时的那些事。其中一件就是关于伴随我成长的交通工具,我的专车——自行车的变迁。
我是70后。6、7岁快上小学的时候,也到了小伙伴们学骑车的时候。那里家里只有一辆“金鹿”,笨重,关键是一倒转车蹬子就是刹车,经常有大人骑着骑着忘记了一倒转就摔一跟头。那车是不适合小孩学车的,于是妈妈从我的舅老爷那里淘了一辆老爷车:除了必要的车架、前后轮等,其他零部件如铃铛、车闸、挡泥板、后座一概没有,脚蹬子没踏板只有两根棍儿,而且前轮可以360度自由转向!
那是我人生第一辆专车,只属于我所有。从右脚踏棍左脚蹬地加速后左脚收回,然后靠惯性向前滑行一段学起,后来是推到坡上,在下坡的过程中迅速坐到车上,下坡速度慢下来后再下来或摔下来,直到后来学会来回“嘎噔”(腿短,不能一圈圈蹬,只能在一个小幅度内来回蹬)着长距离骑行,算是学会骑车了。在小学活动范围仅限于本村及周边各村的那段时间,那辆老爷车成了我最拉风的交通工具,甚至有学杂技的大孩子借我的车做杂技表演。
后来要去十多里外的地方上初中,就换了一辆有车筐、有挡泥板、有刹车系统的高档配置的破自行车。因为夏雨冬雪的路不好走,经常要车骑人才能赶到学校或赶回家。后来到离家六十里的县城去上学,家里终于把那辆珍藏版的大“金鹿”给我用了,虽然不那么崭新了,但骨骼精奇,驮上百十斤的面都没事儿!而且同学们都以能两手举起我的大金鹿为荣!
上了大学,很快就从高年级的老乡手里花10元高价选购了一辆标配的单车,那辆单车成为我们周游小城所有便宜景点和免费城区的重要交通工具,在很多照片里留下了他的身影。记忆最深刻的是骑着他从湖光岩的山路上下来,不大不长的坡,却不成想速度越来越快,当时大脑一片空白,直到一头扎进了湖里,潜泳了一段才停下。当时车后座还坐着我的老乡兼死党,我们俩死里逃生地爬出小湖,然后又回去摸出单车,那种惊心动魄酷爽的故事伴随了我们整个大学时代。直到毕业快离校了,那辆单车才被我以15元的价格倒手给了低年级的学生。
参加工作后到现在,先后买过4辆新车了,有的太破不好骑的,有的丢了,现在手头还有两辆,伴随我在首都北京穿大街过小巷自驾胡同游。一年参加工作的同事慢慢有人买二手小汽车了,有人买新马六了,有人买高档山地车了,伴随我的,依然是自行车。其实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收入,同样的没有隐性收入,大家都买得起车,只是人的生活方式不同,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没必要攀比,当要的时候,买就是了,不就是摇号嘛!
从七十年代末我拥有第一辆老爷车到如今,已经三十六年了,而这三十六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六年,社会飞速变迁,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人生理念也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我的交通工具,仍然是自行车,虽然看似顽固而保守地坚持着原始的不变,实际上,我的生活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南方小城到祖国首都,而自行车对于我而言,也从交通工具慢慢附加了健身功能,骑车不再是为了赶路、赶时间,而是一种轻松而闲暇的生活方式,甚至契合了国家和北京所提倡的绿色出行、节能环保的大主题!而我们的心态也更加成熟了,看汽车不再是财富、地位的象征,而只是一种交通工具,一种快捷而现代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带给我们的思想、理念的进步!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而我也明白,世界变化再快,也必然是向着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方向变!变化之中有不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坚持、我们的信仰、我们所追寻的梦想!
标签
相关文章